美文网首页日记本散文
父亲的光辉岁月

父亲的光辉岁月

作者: 豆子的姨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6-20 10:08 被阅读0次

    一直都想写写我的父亲,却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契机,借此西方“父亲节”,我也“洋为中用”,写写我绝不平凡的父亲。

    在西安

    那时的父亲,时尚文艺、见多识广、勤劳善良。

    虽然“三转一响”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流行词。可是在我经济落后的家乡,如果那家能够在八十年代初期就买得起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那就是十里八乡走在时尚前沿阵地的人家了。而我们家,就是这样的人家。

    青年父亲

    父亲不但买了收音机,会使用收音机,而且他会修收音机,关键是他是自学的。父亲毕业于泸州财贸校,在镇上供销社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修理收音机。后来能买起收音机的人家多了,父亲成了专门负责修收音机的师傅了。

    第一次坐飞机

    买自行车估计是花费了父亲一年的工资,相当于现在买一辆小轿车了。有了自行车,父亲的上班路更加从容神气而自信了。骑在高高的“永久牌”自行车上,即使是稀泥烂路,崎岖不平,满面尘灰,父亲却始终坚信这一年的工资花得值得。父亲就这样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风雨兼程。

    北京故宫

    我现在都觉得,父亲买一台“标准牌”缝纫机放在我们家里,很有显摆的嫌疑。因为他和我母亲都没有去学裁缝,根本不会用缝纫机缝制衣裤。用来缝缝补补,成了我家缝纫机的主要用途。可喜的是,因为有了一台当玩具用的缝纫机,后来我们姐弟仨在年少时就学会了使用缝纫机,而且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台缝纫机至今都还在发挥它的这个重大作用。确实有点“高射炮打苍蝇”,大材小用了。

    八达岭长城

    除了购物走在当地的时尚前沿,父亲还多才多艺。会玩相机,虽然是黑白的。可在那时也确是稀罕物件。一台相机挂我父亲脖子上,矮小的父亲瞬间都高大了不少。印象中看见过我蹒跚学步时的黑白照片,这都是父亲的杰作。可惜这些照片经不起岁月的沧桑,最终发黄,模糊一片。而这些照片都是父亲亲手拍,亲手冲洗的,可惜了,这些珍贵的记忆。

    北京大学

    父亲爱看书。我在上小学时,家里就订了《今古传奇》《大众电影》《故事会》等书籍,每一本书到了,父亲就如获珍宝。由于父亲的耳濡目染,我也爱上了阅读,爱拿他的书籍看,他就专门给我订了《少年先锋报》,还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各种小人书等书籍,这是完全属于我的书,我爱不释手。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些书籍,带给了我太多的乐趣。在别人的世界里离合悲欢,这是书籍带个我的神奇感受。那时的《大众电影》中的帅哥美女全都是纯天然的。

    北京故宫

    其实父亲还会吹笛子,有文艺青年的潜质。现在我还很清晰的记得父亲用笛子吹奏《北国之春》时的陶醉和酣畅。只可惜后来,父亲人到中年压力山大,渐渐把阅读和吹笛子的爱好丢掉了。好在喜欢下象棋这一嗜好保留到了几年前,不过接触了智能手机以后,象棋估计也在某个角落发霉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那时教我们姐弟仨下象棋时的口诀:炮打翻山,马走斜路,象飞田。也许是我对象棋里的弥漫硝烟不感兴趣吧?至今我都还是没有学会下象棋。

    北京颐和园

    父亲还喜欢看电影。只要一听见电影队晚上要在哪个村放电影,父亲是长途跋涉,打着火把也要翻山越岭去一看为快。

    所以,当电视机能够在我们镇上买到的时候,父亲立即买一台电视机,估计也花了父亲一年的工资吧?虽然是黑白的,可是也是我们乡第一台吧。从此以后,每天晚上我们家小小的杂货店总是人满为患,全是来看电视的,记得有一阵电视台在演《霍元甲》?还是《陈真》?还是《再向虎山行》?我记不真切了。

    兵马俑

    来我家看电视的人太多了,屋子里根本挤不下,况且那时的电视机又小小的一个屏幕。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好电视,父亲就把我家电视机搬到了杂货店的柜台上,把电视机朝向柜台外面的坝子,让大家像看电影一样的在院子里看。于是,盛夏夜晚,一院子的人,轻摇蒲扇,静静地观看,头顶是灿烂的星光,还有草丛中的萤火虫,熠熠闪光。后来,我们当地又有一家人买了电视机,可是要对每个去他家看电视的人,一人一晚要收取五分钱的费用。我听说以后,觉得父亲真是错失了一个挣钱的好机会,因为他从来没有让来我家看电视的人出过一分钱,反倒是还给来看电视的人香烟抽。真是损失惨重。

    西安永兴坊

    有一天晚上。好像是电视剧《燕子李三》的结局吧。可是啊,停电了。这对要看电视剧结局的满院子观众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就在大家唉声叹气的时候,父亲胸有成竹地说:我有办法看上电视!于是他从我老妈开的杂货店里拿来许多的干电池,然后破开一截长长的竹竿,把竹竿掏空,然后把干电池正负极相连,放进竹竿里,再把放好了电池的竹竿绑扎实,最后用电线把电池里的电输入电视机,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折腾,终于让满院子里的人看到了电视剧。我们在感叹父亲厉害的同时,也在心痛浪费了那么多的干电池!

    颐和园

    父亲的见多识广的原因,是他曾因工作的需要,被派到海南三亚市的渔村去实地学习考察了好几个月。从四川西部偏远的大山到中国最南端的海边,父亲这一路上的见闻,以及在当地渔民家里的经历,够父亲骄傲不知多少岁月。我想光是那几天几夜火车上的点点滴滴,就够他难忘的了。到过三亚“天涯海角”的父亲,在每次和我母亲拌嘴时说得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我到了天涯海角,都还是想到家里,还要我怎样?母亲每次都能破涕为笑。

    长城

    父亲的海南游学,不仅是他的荣光,也是我的荣光。每次地理老师在讲到热带农作物只能在热带长势喜人的时候,一定会说:丽华的爸爸,曾经从海南带回来了玉米种子,第一年种在我们这些地方收成还行,可是到了第二年,就不行了!每次说时,全班同学灼热的羡慕的眼光总是会把我的脸炙烤得滚烫滚烫。

    说了这么多,你或许会认为我父亲出身大户人家,是个“富二代”?其实,父亲出身贫下中农,家境贫寒,他从小经历过饥荒,几岁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过肚皮,吃过太多的稀饭,留下过心理阴影,所以父亲一辈子最不喜欢吃稀饭。他能过得如此惹人羡慕,其实是因为他特别勤劳肯干,特别吃苦耐劳。

    长城

    我上小学时,母亲开了杂货店,每过几天就要去二十里外的镇上进货。那个时候,没有公交车,只有牛车,为了省下请牛车拉货的钱,父亲总是利用下班时间,自己把货物从镇上用背篓一背一背的背回来,常常是大冬天都是汗水湿透衣背。父亲也曾因此落下腰痛的顽疾,从此被这病痛折磨了好些年。

        农忙时节,父亲也是田地里的好把式。插秧打谷,父亲干起农活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就是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我们家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我们家能有如今这光景,这多亏有了父亲。

      这就是我父亲的光辉岁月!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光辉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jw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