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今天一整天都窝着睡懒觉刷视频,白天客人来了两拨,晚上现在老爸和叔伯在吞云吐雾中吹牛。窗外是零星的几个声响炸出零星的烟花。今晚饭桌上老妈感慨了一句:“年初一就这么过了。”
没有什么真实感,浑浑噩噩的一天。
近年来,很多人都说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像我,今天觉得和我平时周末放松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随着和亲戚约定好不拜年之后,少了一个任务,多了一些时间,却无处消磨——很多亲戚选择出游,我家穷鬼只好选择镇宅。
年味真的变了吗?
还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拿到压岁钱,按照我们老家的说法要放在腰上——腰缠万贯嘛。所以除夕夜睡觉的时候,要小心地把红包别好才能安心睡觉,隔天醒来如果红包在腰间会很开心,不在腰间也不怕,是财满床。不管如何都是好的,所以一起床都很开心,而且一般都是在鞭炮声中起的床,一大早就有飘色巡游,小孩子都想跑去看那些画着戏剧妆的漂亮人,能跟着他们跑一路。
大年初一只能说吉祥话,一大早起来对着谁都是“新年好”,后面再搭一句“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之类的,每个人都笑呵呵。如果是家人就会回一句“新年快高长大、聪明活泼”之类的,要是去亲戚家里,那就还能再收一个红包。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小时候是争着抢着要和爸妈一起去拜年,虽然主要只是换对桔子,俗称“换大吉”,把美好的祝愿相互分享,彼此沾福。当然,小朋友的福利就是还能把别人家新鲜的没吃过的零食进行交换,虽然一般都会被老妈制止,不过多少还是能成功一两次,所以事后每次吃起来都觉得特别的香甜——这可是平时没吃过的。
最让我们喜欢的,不止是好吃好玩,还能光明正大偷懒——初一是不能打扫的,会把财气扫出门。因此每次吃拜年交换来的零食,老妈都会嘱咐我们看着点。吃得豪迈,捡得心酸,但仍然开心。而且小时候睡得早,新年这两天,是难得爸妈不会催着睡觉的时候——前一天看春晚到凌晨,初一不能说不好听的,只能听之任之。
虽然最大的悲剧就是压岁钱只有三天,一般初三都会被老妈收走,但是饼画得好啊,而且还有好吃的能唬一阵子,小朋友都能快快乐乐地过了元宵——因为元宵后要上学了。
以上这些,最让我怀念的,也只能成为我最怀念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戚的孩子都比我们大,早就过了拿压岁钱的年纪,对亲戚来说不公平,所以约好就不拿压岁钱,而亲戚间的压岁钱都是在拜年时给的,那么也省了,大家都忙,免得麻烦。
烟花炮竹越来越贵不说还污染环境,飘色是集全村之力,太铺张浪费了,不能年年搞,只能4年一次,而且看日子得到年十八才能搞,那时都开工了,游子又远游,何以得见?
零食随着网络的发达,别说国内的,国外的都能买到,不说现在常见的,连小时候的零食都能找到。可是吃在嘴里,却怎么也品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就像是现在每晚都熬夜却也找不回小时候除夕初一大半夜不睡觉看电视的欢喜。
不是年味变了,而是我们长大了,所以怀念小时候,拥有得太多,所以不那么重视了。
年味从来都没有变,变的是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