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作品,看世界,认识自己;品尝世界,活出自己
01.自恋与尊重你的感觉·命运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01.自恋与尊重你的感觉·命运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作者: 连明堂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23:11 被阅读40次

    命运主题精华版

    一、自证预言,命运不是外在力量决定的,而是内在力量演化、自我期待的结果。命运的核心,其实是自恋。人是极其自恋的!

    二、自我期待,是你内化了“权威期待”以后的结果,最重要的权威是你父母等养育者。但是大多数人记忆最深的,都是父母的贬低与攻击,可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能积极努力地活着,这也是自恋的力量。是不是使劲学习、养成积极期待就是最好的呢?

    三、最好是,我们对自己既没有积极期待,也没有消极期待;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头脑只是用来分析认识事物,而不去评判好坏对错。

    总结:外在命运的概念破掉,看到了内在力量决定命运;自我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大了权威期待的力量;积极期待与消极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到了放空头脑、活在当下、身心合一的巨大价值···
    人性如此复杂,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简单的原则,只凭借它就能活得无往而不利。如果有,那就是,尊重你的感觉。

    1.自我实现的预言·武志红心理学·命运主题一

    ——自证预言(自恋):所谓自恋,其实就是希望,在各种事情中,“我说了算”。

    小心你常说的话,因为你一旦说了一句话,出于人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爱上这句话,还会将事情朝着这句话所表达的方向去推动,最后让这句话成为现实。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当我发出一个预言后,为了维护“我是对的”这份自恋,我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些符合我预言的信息上,而那些不符合我预言的信息,就被我忽略了,我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我的预言。

    因为自恋的推动,不仅要把自己说的话变成现实,也会选择比自己差的人,以此来衬托自己的好;或者把周围的人,譬如伴侣、孩子、伙伴,弄成差劲的人。
    自恋听着复杂,但可以简化成这样两句话:“我是对的”、“我比你强”。

    人的两层自恋:

    • 我是对的。所以,我说了事情是怎样的,就会把事情朝那个方向推动,用这个去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 我比你强。在关系中,我要一份这样的自恋,叫做我高过你。所以,我地位高、你地位低的格局才会让我自在舒服。
    a. 有感觉有体验,生活在丰富的关系中:

    被触动,就意味着一个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改变,从体验开始

    那样美好的体验,我们终身难忘。回忆美好体验,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好。体验成功的感觉、幸福的感觉、开心的感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跟伴侣亲密无间的感觉···,这些感觉多么美好,以至于我们想把它们抓住、保存、回忆。或是做记录、或是把记忆留在另一个人的脑海中,或是跟大家一起分享···

    因为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孤独,那么一切美好都没有了意义。

    b. say no!树立界限,坚守本心,坚强自己,感受自己的存在。

    很多朋友发现,“自己说得最多的话,只有别人能记住,而自己却记不住”。
    如果我们在关系里,说得最多的,是不走心的应酬话,这也许可以说明:我们在最初的关系里,也就是童年的家庭里,不能做自己,总是围绕着家人的意志转,所以,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藏起来,不在关系中去呈现。
    在最初的关系中,不能自己说了算,于是把自己藏起来。藏起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去争取自己说了算的机会。
    别恨自己的消极,要去理解它,给它以拥抱、耐心和爱。
    我们太容易说“是”了!

    不,是一个美妙的字,当一个孩子说出这个字的时候,就相当于在他自己和养育者之间划了一刀,告诉养育者,我“不”想按照你的意愿来,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我想自己说了算。
    “不”真的是最美的内在语言了,因为它表达着自我意志,代表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被弄丢的“不”?
    因为,我们家庭教育,太希望孩子听话了,以至于孩子变得容易说“是”,逐渐忘了内心是多么想自己说了算。
    如果你不立即回应,如果你没有听到我的话,我会觉得,我刚才那句话错了,你不喜欢我,我生气,我恨你,但我不敢承认我恨你,所以觉得你恨我,才不回应我······
    当我们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关系中会表现得貌似很友善,但在态度上就会是消极、被动、封闭的,甚至是沉睡的。

    “好累,好困,好瞌睡!”“麻烦死了,算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我累,我想睡觉!”。从小到大没有什么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我每天都在替别人过人生,所以每天都浑浑噩噩的,总觉得睡不醒,因为只有梦里,我才是我自己!
    这份沉睡,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至少在瞌睡、沉睡和困顿中,他们是自己说了算的。
    缺乏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太多生命力就没有被唤醒。

    在和人交往中不敢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总是觉得真实的自己很不好,以至于始终无法跟别人主动的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不要浪费时间在他们身上”。
    在人群中不能做自己,不能有说了算的感觉,所以远离人群,因为在远离人群的孤僻中,是可以尽可能多的控制一切的。
    因为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孤独,那么一切美好都没有了意义。
    生命是非常矛盾的,我们需要说了算的感觉,但我们同事又要活在关系中,能处理好这两者的矛盾,才能感觉到幸福美好。
    至少在自己的事情上有说了算的空间,我们就会享受关系。
    不进入关系,生命就会被浪费,或许是最大的浪费。

    一定要放弃的念头。
    如果爸爸不能被“我”说服,“我”就会产生毁灭欲,所以要通过放弃——也就是毁灭掉这件事,来表达“我”的意志;我不能达成在这件事上说了算的需求,我就在毁灭这件事上说了算。

    太容易说“是”,太听话,不会、不敢、忘记了说“不”!让自己有消极、被动的体验,甚至是沉睡。我就有个沉睡的老妈,家里的一切都是我爸说了算,我爸大我妈8岁,我爸一个人就能搞定任何事情,跟我一起做的,都没什么起色或是放弃掉了。

    不能说不,不能自己说了算,很少表露真实的自己,就会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隔离起来。从地理、身体、心里。

    如果不能自己说了算,就在毁灭这件事情上说了算。或者通过暴力、通过攻击来获得权力。

    也许你的家庭中,你的童年里,总有人要过度询问你,要去抓取你的想法,这让你有被入侵感,于是你要用“我也不知道”并且“我真的是不知道”这样的两句话来抵挡入侵。

    c. 懒、沉睡、难以行动,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自恋,害怕失败不敢去尝试。

    懒,看似是因为懒惰,但其实是,不敢去尝试。
    因为尝试意味着,“我”得去做寻找,然后“我”被暴露了,如果有挫败,就意味着,“我”是没有能力的。——办法就是去行动,在真实行动中,锤炼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d. “具体化技术”回忆细节,来观察觉知自己发生了什么:
    • 情绪情感:他感到恐惧、无助、愤怒和悲伤。这些情感流动的时候,他会非常难受,过去经历的时候就想逃走,而这次,他鼓起勇气,沉浸到这些情绪情感中,让它们流动,并一直保持觉知。
    • 身体感受:他感到身体上很多部位是有反应的,譬如悲伤的时候,心脏部位会疼,恐惧的时候,后脑部位会有反应,而且身体是僵住的···平时,当身体不适太强烈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它们了,而这次,他让自己一直觉知它们。
    • 头脑想法:他很快想起,当小时候父母吵架时,他有两个关键的想法形成,一个是,他发誓不要找喜欢吵架的女人,另一个是,他妈妈对他说,你长大了不要找漂亮的女人恋爱,她们事多。
    • 中正客观:观察这一切时,他不做评判,不分对错好坏高低。

    2.权威期待的力量·武志红心理学·命运主题二

    ——自我期待,是你内化了“权威期待”以后的结果,最重要的权威是你父母等养育者。但是大多数人记忆最深的,都是父母的贬低与攻击,可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能积极努力地活着,这也是自恋的力量。
    a. 改变需要慢慢来,认识自己,觉知自己,接纳自己,这是一个过程。

    把潜意识的内容,提升到意识层面来,当充分感受到这份觉知时,改变就发生了。
    你人为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很可能是父母等权威对你的期待内化到了你心里,那么这个时候,你认为的稳固的自我,也就被松动了。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自我,是慢慢形成的。既然是慢慢形成的,那就可以慢慢被改变了。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这就是权威期待的力量。

    b. 积极期待,满满地喜欢,抱持性态度。

    作为一个权威,如果你想要被你影响的人变得卓越,那你就需要给对方积极的期待。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我”要做自己,同时去寻找另一个能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你”,一旦“我”和“你”建立积极的链接,那我们彼此都可以追求卓越、享受幸福。

    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
    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
    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

    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抱持的态度,也就是发现问题时,记得鼓励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

    3.打赢你的内在比赛·武志红心理学·命运主题三

    ——最好是,我们对自己既没有积极期待,也没有消极期待;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头脑只是用来分析认识事物,而不去评判好坏对错。
    a. 放下头脑思维,觉知身体和潜意识

    自我1,是以头脑和意识为核心,容易发出好坏对错的评判,它的语言是文字;
    自我2,是以身体和潜意识为核心,它的语言是图像。
    当我们只处于自我1的领域时,我们会被“头脑我”的对错判断给限制住,还会引起身体上的紧张,从而不能在体育竞技中发挥最大的技能。而当我们在自我2领域工作时,我们就放下了“头脑我”的对错判断,可能会达到身体合一的奇迹。

    当人能够活在当下,忘掉头脑层面的自我,而是用身体与潜意识的自我、去放松切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而且容易有高峰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中,时空感都会发生变化。

    头脑的认识,只是为了帮助身体和潜意识的自我,更能放松和专注。

    Think less do more.
    Don't think, feel!

    b. 共情: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感人所感,想人所想。

    头脑层面达成共情,根本不可能。头脑不能建立和对方的链接,只有身体和情感才行,而共情就是链接。
    当有了一些身体感受,我就在画面上想象,如果我进入了对方的身体,我还有着这样的感觉,那我会想些什么。
    ——“放松而专注”地聆听对方讲话的时候,就能和对方共情。

    c. 尊重你的感觉

    我们常常以为,该用鞭子抽打自己,以此鞭策自己努力。这有时会奏效,但也会带来一个反作用力,你鞭策自己时,会恨上这份鞭策。鞭策其实就是自我批判,而自我批判的力量和自我批判导致的恨,加在一起,会切断我们做事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心流。

    如果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像巴菲特的父亲一样教导巴菲特:尊重你的感觉。这不仅面对其他人时的态度,也是面对父母时的态度。
    “在混乱矛盾和冲突中,请记住,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相信大人等权威对你的判断和建议。”

    d. 做好充足准备,关键时刻放下头脑自恋、信任身体,进入心流状态

    自恋性竞争,推动着我们去追求变强、变卓越,这是一直存在着的力量;而在关键性的决赛时间,如果你能放下头脑自恋,信任身体,进入身心合一的境界,你就能产生奇迹,甚至神迹。
    平时做好准备,而关键时刻,可以用身心合一的方法,让自己超常发挥。
    做准备的时候,自恋和头脑一样重要,自恋是燃料,而头脑是分析工具,你只需要注意,别把头脑分析出来的东西,去做好坏对错的评判并偏执坚持就可以了。

    我们不可避免地活在自恋型竞争中,我们要对它有觉知,通过觉知去减少或适当控制自恋,因为它会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带来伤害,但同时,我们也接受它,甚至是充分释放它,让它的汹涌澎湃的力量,驱动着我们,去展开我们的生命。

    e. 权威期待不如孩子的自恋性竞争

    如果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期待不一致时,孩子的发展就会被扭曲。
    最好的期待,是期待孩子成为他自己。
    最好的做法,是支持孩子走他自己的路,而不是希望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孩子。这样的话,这也是对孩子的入侵。

    裁判怎么做,会决定这个竞争关系的走向,一个好的裁判,会让竞争良性发展,一个差的裁判,会让竞争恶性发展。
    父母不要太过于使用自己的裁判角色,而却怂恿孩子竞争。因为我们的自恋性竞争的力量和热情已经够强大了,它不需要被家加码,它只是别太被压抑即可。

    f. “在”

    女人的品质是“在”,她只要存在着就非常重要;而男人的品质是“干”,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追求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才能找到存在感。
    这点,重要无比,老实说,我看见女人就能在烦躁中安静下来,就连睡觉,呼吸也自然地能调整过来。

    母性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会给予肯定的回应,所以母子趋向融合;父性则是提供秩序、界限与力量,要把家庭撑开,父亲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性,他要赢。

    当你想做一件事却发现做,不到很难的时候,可能是潜意识不认可。

    g. 人类并不是非得需要用高峰体验去获得成就,而是就凭着“我是对的”、“我比你强” 这种自恋与竞争,可以变得出类拔萃,甚至在某一领域称王称霸。

    4.读懂你的人生脚步·武志红心理学·命运主题四

    ——总结:外在命运的概念破掉,看到了内在力量决定命运;自我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大了权威期待的力量;积极期待与消极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到了放空头脑、活在当下、身心合一的巨大价值···
    人性如此复杂,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简单的原则,只凭借它就能活得无往而不利。如果有,那就是,尊重你的感觉。
    a. “流动,而不成为”

    精细地觉知自己的身、念和心的变化,以中正的、不带评判的态度,只是如是、如实地观察。
    “流动,而不成为”。就是让一切感受与想法流经自己,不压抑不克制,任其自由流动,但不去认同。`睡觉的时候很管用。

    我们防御的,主要是不愉快的体验,我们把不愉快的体验和自己的意识隔离,所以导致了潜意识的产生。

    不逃避自己的任何体验,要拥抱它们,让它们流经自己。
    最初是一些比较小的东西,例如感到恐惧,然后我发现自己逃走了,于是拉自己回来,去体验真恐惧。——慢慢来

    我感觉,我在这些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尝试,更大胆、更自信了些。

    b. 轮回是体验当时的创伤,疗愈创伤

    强迫性重复的意思是,人们会主动地重复一些情景,不断去体验其中的一些感受。这个“轮回”,其实是我们自己追求的结果。

    后来,她的生命每一次重复强悍的时候,常常也意味着,她在重复一份被忽视的痛苦。
    在她两岁半时发生的这份创伤情景中,她是被动的、资源匮乏的,她只能承受,然后靠发下“自强”的誓言,创造了强悍的人格特质,但是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她有了丰富的资源,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现在是成年了,不用听那么听话了,更重要的是听从自己的心。

    在看戏的过程中,表面上你是在看别人的戏,实际上,很有可能也是作者表达出了你自己内心戏的剧本。——也是你的故事,重复、疗愈你自己。


    认知与觉知

    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否则你虽然认为自己是在一往无前,但其实都是在原地打转。
    认识你自己!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案例:

    今晚发现了一件在我生命里,几乎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循环了8次的一件事。
    心理学上说:如果一件事反复出现,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件事带有某种信息。要断开这个循环,就要破解这件事所隐藏的信息。
    我只是觉得震惊,我竟然才发现这件事。8次事件的相似程度几乎是百分百。

    我:

    刚才把两个眼镜换了又换,重复了不下10次,说不出好坏,服务员耐心的把选择的标准告诉我了,也说不出好坏、喜厌。比如:喜欢有框没框的、颜色、款式、戴着舒服舒服,觉得那个最重要,迟迟不做决定。
    让她搞不懂、纠结、没办法。她善解人意,有耐心,感觉很舒服。
    我总在参考、对比、问别人,我自己心里没有底,最后别人帮我做了决定。
    现在回想那时的我,磨磨唧唧、犹豫不决,我说不出喜欢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很少直面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在躲着什么,几乎不会自己做主,自己选择,迟迟不做决定,迟迟没有行动,就跟追女孩子、做项目一样的体验、失败的体验。
    以后:觉得不错就选,想做就去做,不想做就直接说,不想说就不说,尊重自己的感觉,完成任务就行。
    那个时候哪个好,哪个坏都说不出来

    独来独往,孤独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让自己活在亲密的关系中,是人生的追求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自恋与尊重你的感觉·命运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ky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