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旅行的猫
图/网络
在张爱玲众多的名篇中,《多少恨》这篇算不上出名。可是在我看来,这篇小说中的男女主的爱情,是张爱玲式悲剧笔调下,着墨最温柔的一对情侣了。
《多少恨》是张爱玲根据电影剧本《不了情》改编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因缘分而结识进而相爱的一对男女,宗豫和家茵,却因为现实的种种因素而无法在一起,最后不得不忍痛分开,留下各自感伤的故事。
我大概十年前就看过这故事,其中有一段细节至今难忘。
她削着梨,他坐在对面望着她,忽然说:“家茵。”家茵微笑着道:“嗯?”宗豫又道:“家茵。”他仿佛有什么话说不出口,家茵反倒把头更低了一低,专心削着梨,道:“嗯?”他又说:“家茵。”家茵住了手道:“啊?怎么?“宗豫笑道:”没什么。我叫叫你。“家茵不由得向他飘了一眼,微微一笑道:”你为什么老叫?“宗豫道:”我叫的就多了,不过你没听见就是了——我在背地里常常这样叫你的。
真的不得不佩服张爱玲这么细腻的描写,大概经历过爱情的人,都会对这一段心领神会。这一段描写,与王小波对李银河所说的“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这些深入人心的细节描写,驱使我十年后再来重新读这个故事。时隔十年,心境已经完全不同。
小说的名字叫做《多少恨》,然而读罢发现全篇又是满满的爱。无论是家茵对于小蛮毫无保留的关爱,还是宗豫与家茵之间缘分牵引的隐晦之爱,读来都令人满满的感动。然而故事的结局是悲剧的,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却是发生在充满恨的背景之中。
本文将分析小说中蕴含在故事背景中的三种恨,揭示男女主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悲剧结局的原因!
一. 恨相遇太晚——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娶”
宗豫与家茵的相遇,真可谓是缘分之至。在故事的开头,张爱玲用细腻的手笔刻画了两人清秀的容貌。
虞家茵穿着黑大衣,乱纷纷的青丝发两边分披下来,脸色如同红灯映雪。她那种美看着仿佛就是年轻的缘故,然而实在是因为她那圆柔的脸上,眉目五官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正如一切年轻人的愿望,而一个心愿永远是年轻的,一个心愿也总有一点可怜。她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小而秀的眼睛里便露出一种执着的悲苦的神气。
男人年轻的时候不知是不是有点横眉竖目像舞台上的文天祥,经过社会的折磨,蒙上了一重风尘之色,反倒看上去顺眼得多。
两人都太美了,美得甚至让他们觉得有点囧。然而两人越是完美,他们的悲剧越是让人觉得难以承受。
悲剧是什么呢?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美丽的两个人,因为一场美丽的缘分,在如“王宫”一般的电影院相遇,这个开头,真的太符合王子与公主相遇的偶像剧的场景了。
在电影院,家茵约了朋友秀娟看电影,然而朋友有事没能赴约,家茵心疼多的一张票,想要退掉,但是售票员告知已经开场不能退了。这时宗豫开着汽车停了下来,他来晚了,电影已开场,票早已售罄。正好家茵多的那张票给了宗豫,两人坐在邻座看了一场电影。
初相遇的两人,就像是平静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如果没有再次相遇,那么这涟漪便会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然而有缘的人自会再次相遇。
好友秀娟给家茵介绍了一份到夏公馆去做家庭教师的工作。小女孩小蛮很喜欢她。小蛮生日的时候,家茵去给她挑了一份生日礼物,这店里,遇到了也在给小孩挑礼物的宗豫。因为上次的相遇,两人都觉得很意外再次相遇。宗豫向家茵请教要买什么礼物好,家茵给推荐了一个洋娃娃。为了表示感谢,宗豫提出宋家茵回去。家茵没有拒绝。
当家茵说出那个地址的时候,宗豫心里其实都已经明白了一切。“他已经明白过来了,脸上不由得浮起了说谎者的微妙的笑容。”宗豫从这个时候就已经爱上家茵了,缘分把安排两个人不断地相遇,把两个人的关系不断地拉近,似乎是要印证他心里的感觉。
两个人开始心心相印地谈起恋爱来,尽管谁也没有戳破,但是彼此心里都明白。一向繁忙的宗豫,竟然陪着家茵来拆毛线;而家茵看到宗豫的手套破了,拿出针线替他细心缝补好,却又不告诉宗豫。
宗豫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你比她大不了多少。倒好像一个是我的大女儿,一个是我的小女儿。”这句看似无心的话,实则为这则悲剧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宗豫比家茵大10岁,所以宗豫已经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有一个在乡下养病的夏太太。小蛮就是这桩婚姻下的产物。小蛮是他与原配太太之间唯一的链接,在遇到家茵之前,也是他的精神慰藉,也是因为小蛮,才把宗豫和家茵连接在一起,然而小蛮也成了他们相爱而无法相守的原因之一。
多少恨的第一重恨就是:恨相遇太晚!君生为未生,我生君已娶。正如张小娴所说: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如果两人能够早点相遇,如果家茵能够早生10年,或者宗豫能够晚生10年,两人在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中相遇,那该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呢?
就像张爱玲自己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如果是这样,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
二.恨相爱太深——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爱”知不知
两人之间,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个“爱”字,可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爱,满心满眼,藏也藏不住。
宗豫一遍遍叫唤着家茵的名字是爱;家茵不愿与宗豫分食梨子,因为不愿意与他分离,也是爱;宗豫小心保留被打碎的香水染过的手帕是爱;家茵偷偷替宗豫把手套缝好是爱;宗豫为了留自己吃饭,特地买了碗碟来是爱;而家茵把唯一的碗让给宗豫,自己用一只残缺的蓝边碗吃年糕也是爱…
也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家茵一定要离开?宗豫会解决好原配太太的问题的,况且原配太太常年缠绵病榻,的确是有一天要走的。宗豫和家茵,是会等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的。
可是这样的相守,对于宗豫来说,却是要背负太多的代价。
原配太太以死相逼不愿离婚,即使死也要死在夏家。夏太太整天生着病,总也见不得阳光。她除了一个“太太”的名分,除了有个女儿小蛮,其他的一无所有。
小蛮虽然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但是在她内心也希望家庭是完整的。她知道父母不合,是因为母亲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乡下女人,为此她甚至求家茵也教母亲读书。在小蛮心中,家茵再好,也始终只是一个家庭教师,而母亲永远是母亲,别人永远也代替不了的。
而家茵的父亲虞老先生,是个恬不知耻,永远不知道满足的男人。因为家茵和宗豫的关系,他便以老丈人的身份自居,先是让宗豫给他找份活干;然而又三番五次找宗豫要钱;最过分的是,居然把厂里的一笔捐款挪作私用,对厂里的信用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然而他丝毫没有愧疚之意。
无论是与坚决原配妻子离婚,还是让小蛮失去完整的家庭,亦或是狠心甩脱无耻的虞老先生,做这些事情,对于宗豫来说,总是会给人留下很多的诟病。
正是因为家茵太爱宗豫,所以,他不愿意宗豫承担这一切。不愿意他背上一个抛弃原配妻子的名声,不愿意小蛮会恨他,更不愿意宗豫被父亲自己不知廉耻的人缠上而无法甩掉。
而宗豫对于家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爱呢?所以对于原配太太,他是铁了心要离的;而小蛮,他觉得女儿早晚有一天会理解的;虞老先生虽然不能再让他去厂里了,但是可以给点钱打发,免得让家茵为难。
宗豫处处为家茵着想,家茵也同样处处为宗豫考虑。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喜欢与爱有什么区别?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在路上你看到一朵花,你觉得很美,就把它摘下来带回家,这是喜欢;而爱是你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花儿,给它浇水,让它开的更鲜艳。
喜欢是占有,而爱却是放手。
他们之间这种互相付出的爱,有一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悲烈色彩。就像是《李米的猜想》中,李米和方文,明明是那么相爱,可是却不能在一起的。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爱”知不知”!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相处的过程中,两人对的心越走越近,越爱越深!然而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这样的爱太让人痛心!
三.恨爱情太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在家茵与宗豫的这段感情中,宗豫是厂里的经理,原配太太虽说不同意离婚,但是娶妾是同意的。在那个时代,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原配太太除了一个名分,其他什么都不要。为什么家茵宁愿与宗豫分开也不同意这样做呢?
难道两人单纯是因为作为新时代的男女,为了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忠贞爱情!其实不全是这样的。
家茵不同意自己父亲和夏太太商量的做法,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极大的关系。父亲在外面有了女人,对方要结婚,父亲便抛弃了母女俩,带走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丝毫不顾母女俩的死活。
在父亲与母亲离婚之前,母亲也是常年坐在灯下等候着父亲回家,为了打发时间玩骨牌的游戏。在家茵的心目中,自己的母亲与夏太太,其实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得不到丈夫的爱,被丈夫抛弃的女人。
家茵是恨父亲的,自然也恨父亲外面的女人。所以,在她遇到宗豫的时候,在得知夏太太的事情的时候,以及听到小蛮那些无心的话的时候,她其实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了,从她留着厦门来的求职回信就知道。
因为在她心目中,自己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给宗豫做姨太太,等夏太太死了再扶正,这样做与自己父亲外面的那些女人没有任何差别。曾经的她就像现在的小蛮,小蛮渴望着父母和好,家庭完整,而儿时的她又何尝不是盼着父亲回归家庭?
可是,她没有等到这一天。所以她对父亲充满了恨。她不希望小蛮以后也过上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在恨意中过一辈子。
而且父亲整日借着自己与宗豫的关系,在夏家摆老丈人的架子,连仆人们都在议论。知书达理的家茵,怎么会受得了这些闲话?
爱情是爱情,但是不能爱到连自己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
她不能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也不能成为仆人口中充满心机的女人,为此,她选择离开。
相守是不够的,若要相守,需要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在一起才可以。这样的爱情,才免于被人指点,才会真的幸福。这是新时代女性固守的原则。
两人是真心地相爱,这份爱是那么的纯洁无暇,家茵不愿意因为执着地追求一定要在一起,使得这份爱情背上不仁不义的恶名,使得两人都背上了莫大的负担。这样的相守,对于他们的爱,是一种玷污。
正如这首诗所说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这首诗曾经出现在《甄嬛传》中,用来形容眉庄。眉庄明明是那么地爱皇上,可是她深爱的郎君却在关键时刻听信他人污蔑而不信任于她。在那一刻,她心中笃定,即使爱,也无法忍受这样被人质疑的爱情。这样的气节,是眉庄的傲骨。
而在《多少恨》中,对于家茵来说,同样是有着眉庄一样的傲骨的。不能为了爱情,其他什么都不顾了,做人的底线丢了,自己的良心不管了,这样的相守,会让她备受内心的煎熬。
所以,明明知道宗豫对她的真切地爱,可是她还是铁了心,收拾了东西,决绝地离开了。为爱感到叹息的同时,我们也要为她的这份傲骨而折服。
结语
小说的名字叫做 “多少恨”,这三个字已经概括了一切!一恨相遇太晚;二恨相爱太深;三恨爱情太傲。若是没有其中一点,两人也不至于落的如此七零八落的结局。
但是,就像张爱玲自己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张爱玲的笔下,这已经是关于爱情最好的结局了。虽然二人不能相守,但是爱情始终没有消灭,辜负了这对苦命的男女,却没有辜负爱情本身。
家茵不是宗豫的“蚊子血”,也没有成为“饭粒子”,而是永远被思念着的白月光。这样的结局,对于二人来说,未必不是最好的结局。
这样纯洁长久的爱,对于如今的快餐时代,追求快餐爱情的男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
作者:一只旅行的猫。用有限的经历,和你领略无限的人生。微信公众号:一只旅行的猫在魔都。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