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Y:阴阳如何理解?
MK: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细说就太多了,整个易经讲的都是阴阳的变化。道德经中也有关于阴阳的阐述。
PY:《易经》一阴一阳之为道。乾为阳,坤为阴,刚与柔……阴阳是相互转化,为一体的吗?《道德经》的阴阳和《易经》的阴阳是一个意思吗?
MK:阴代表静的能量,阳代表动的能量,这两个方面是宇宙本体能量运动的两个方面,在此消彼长中和谐统一。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是指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在不同的经典里,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的语境里,与具体事物关联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各有所指。
PY:比如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也有阴阳吗?身体阴阳和谐之道?
MK:是的。比如,热情就是阳,冷淡就是阴。身体阴阳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身体为阴,精神为阳,阴阳和谐,就是身心和谐。以气血而言,血为阴,气为阳。以心态而言,积极的心态为阳,消极的心态为阴。中国文化的智慧则在于,不走极端,而是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PY:老师这样说,有一点理解阴阳的变化了。还待细细品味。
MK:另,从中国文化超越智慧的角度来看,人世间的世俗生活为阴,超越世俗的智慧境界为阳,这两方面也要平衡与和谐。这是高级的生命和谐之道。您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多加体悟。
2
PY:最近我发现,对于读书,无论是书本之意,还是自己的领悟,好像都有点不能满足内心的需求。对于生活之体悟,好像也不能满足内心的需求。总觉得有个更深的看不见的东西在引诱自己,可是自己的智慧又深入不进去。
MK:这说明您需要深入自己的内在,只有深入到自己生命内在的核心后,才能把内在本有的智慧发掘出来,那才是您的生命真正需要的。每个人都需要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路——回到生命内在核心的路。对于我自己而言,这条路是观心。而且,我也尚未达到终点,也是在中途。您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PY:观心与观物是一样的吗?
MK:有类似的地方,但也不太一样。观物,能达到的深度的是比较浅的。因为,物,永远是他者,并不能真正看清、看透。观心,则可以不断地深入。在不同的深度上,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看法是不同的。比如,当达到某个深度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一切都只是“表象”——犹如魔术师的表演,真相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仅靠语言是无法说明的。
PY:只能自己去体会吗?
MK:是的。道德经,和佛经,本质上是在阐述深层的真相。就像一种水果的味道,没有亲自吃过,再怎么描述也不是真实的味道。
PY:有很多东西,我也发现自己有体会,但是表达不出来。
MK:可以先不着急表达,继续深入,等通透了之后,就知道怎么表达了。但表达出来的,仍然不是你所体验的,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PY:也许正是朦胧中,发现怎么说好像都不对,不是那个味。有时候想找个朋友说说,却又发现自己说不清楚,而对方也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MK:比如,如果一个人有这样一种体验:他突然发现,整个世界其实只有他自己,一切都是他自己,那么他该怎么对另一个人说,另一个人也是他自己呢?另一个人会相信吗?因为所处的深度不一样,另一个人是无法明白的。
PY:人是不是到了一定阶段,会越来越孤独。能交流,能一点意会就明白的朋友越来越少。
MK:您有一天或许会明白的,正在与你对话的人,其实也是你自己。但不是目前您认为的自己。而是更深的那个自己。孤独,只会存在某个阶段。当你发现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时候,就无所谓孤独,或者不孤独了。孤独,仅仅是一种情绪而已。浪花会感到孤独,大海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深处的真相是,你不是浪花,而就是大海本身。但这需要您自己去发现、体验、验证。
PY:我怕自己一辈子都只能是朵小浪花,深入不了老师说的深度。就这样不是很可怕。
MK:您已经在不断深入的路上了,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有新的体悟的(微笑)。
PY:谢谢老师点化,有些路无论多难,都只能自己去完成。人其实要么全傻,全睡着更好一点。我现在这种状态,好像回不去,也不想回去,往前走又发现走一段,又不能满足,却又变得很难,总是觉得前路诱惑很大,怎么也不能知足常乐。我从观物调整回来观心学习。
MK:只有彻底回到心的深处,看清真相,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否则所有的安宁都是临时的,不长久。
PY:就算有了新的体悟,也只是满足一阵子,反正感觉就是个大坑,怎么也填不满。
MK:这些都是“自我”的感觉。而“自我”最终是要被突破和超越的。观心,其实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PY:好的。谢谢老师引导。今日交流,也有点小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