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做决策、做决定,用干部就是影响人、激励人心。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吴官正在《闲来笔潭》中披露了他从政经历中的一些重要经历,从中能够感悟到吴官正的决策和用人方面的领导艺术。
决策决断的艺术
领导决策是领导工作的主要职能。决策是由“决”和“策”两个字组成,实际上,领导决策也分为“决”和“策”两个环节,决就是做决定,做决断,策就是出主意,就是了解情况。领导决策要先策后决,先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决断。
一是出其不意。
调查研究贵在了解真实情况,如果下级事先提前知道就可能会弄虚作假,因此,吴官正搞调查研究,往往事先不打招呼,走在路上,突然提出去看一个地方,出其不意。有一次,去一个地级市考察,他在半路上提出去某烟厂看看,进去一看,厂里乱七八糟,地上到处都是烟,浪费很严重。吴官正就叫来厂长,要求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限时整顿好,晚上要安排人员值班,由负责人带班。他走后,烟厂以为没事了,根本没任何行动。谁知他半夜带着秘书又回到烟厂检查,一看值班人员还在睡觉,没有一点儿整改的迹象,就发脾气把厂长叫来训斥:“你到底能不能做事?不行就换人。”把厂长急得直冒汗,这个厂长从此吸取教训,工作也就有了起色。
二是先明后刚。
如何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是领导工作必备的领导能力。吴官正从政经历中多次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他的经验就是首先要尽快全面掌握真实情况,然后迅速做出决策,立刻执行。简单来说,就是要“先明后刚”,先了解情况然后迅速决策并宣布,然后马上坚决执行。
有一年,新余、宜春几个相邻村子械斗,放火烧房子,砍油茶树,炸排灌站,还打死了人,闹得越来越大。那天吴官正会见外宾后,回到办公室,常务副省长蒋祝平和副省长张逢雨对他说:“省长,请你去一趟吧,我们没办法了。”吴官正马上答应,随即坐车去宜春。路不好走,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半才到。当天早上五点左右,吴官正就把公安厅副厅长卓枫等同志找来了解情况,商量采取果断措施。
七点半召开县市主要领导参加的重要会议并宣布采取的具体措施:“一、立即拘留五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因为他们是策划组织者;二、对涉嫌犯罪的 13个人,公安部门立即拘留审查;三、被打死的人,务必在上午 9 时前收尸,否则我坐在他旁边,你们的书记、市长来陪我;四、收缴一切械斗工具。”这四条一讲,气氛就开始紧张。吴官正接着说,你们地、市、县党政一把手,都表个态,一人只说一分钟,结果都表示赞成。这时有个同志插话,他马上制止:“你又不是一把手,没有要你说话。”气氛更加紧张了,在座的领导都很震惊,没想到吴官正这么坚决。公安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大概到上午 10 点,事态就已经平息。此事已过去 20 年了,从那以后一直很太平。
激励人心的艺术
吴官正善于激励人心,特别是在危急时刻,能够通过激励人心力挽狂澜。
一是先激后励。
激励人心包括激和励,激在行为之前,重在激发下级和群众有热情、有意愿去干;励在行为之后,重在强化下级和群众的正确行为。因此,激励人心要先激后励。
1992 年,鄱阳湖发大水,成新、朱港两个监狱农场因为在湖边,所以成朱联圩主要靠犯人守堤。吴官正接到报告说成朱联圩出现重大险隋,急忙乘船前往,路上听说朱港破堤了,那里可关有4 000 多犯人啊。当他赶到决口处,劳改局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就“扑通”跪在地上,说“:省长,我有罪,没有保住堤,犯人也没有办法转移,你撤了我吧!”吴官正赶忙一步跨过去,拉他起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抢险是尽了力的,现在必须振作起来,成新农场的堤还没有倒,要千方百计保住。现在别人也没有办法帮你们,我也派不了船帮你运犯人,要靠农场的干警,要调动犯人的积极性。”
接着问他“:圈里有没有猪?”他回答“还有”。吴官正吩咐道“:第一,把猪都杀了,让犯人吃饱,有病的给治病,不要累死人;第二,你们干警划分责任,每人包一段,检查‘泡泉’,发现了及时处理;第三,给犯人宣布政策,在抗洪中表现好的可以依法减刑、假释。”省劳改局的领导同志连声答应,马上落实。后来成新农场的圩堤保住了,对犯人也兑现了政策。
二是感同身受。
激励人心既要激励一个群体的人,更要激励所有群众的心。激励群众的心首先要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疾苦要感同身受,同群众的心在一起。这就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置。
吴官正走到哪里都很重视信访,强调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尽可能解决。他多次对接待人员说,群众上访是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你敢保证自己的后代今后不上访?在山东时,吴官正住在南郊宾馆职工宿舍,每天早晨散步,多次看到有人跑过来,递上访信喊冤,他总是让警卫员收下材料,责成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有一次,他在门口看到一个人提着一个包,以为是来上访的,就主动问人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反映,那人说没有,把大家都逗乐了。
化解矛盾纠纷的艺术
影响人就是使下级和群众愿意朝着已经明确的方向前进,但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出现矛盾和纠纷多数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是由于把自己看得更重了一些,把自己想得更多了一些,如果能够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就容易化解矛盾和纠纷。
一是调换位置。
1989 年 12 月,李村同张村因鱼塘问题发生矛盾,各自的乡领导都指责对方,说自己管的村有理。县里派的工作组从各方面调查核实,很难拿出处理意见。吴官正到这县考察,听说李村和张村纠纷没有处理,就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一天就能解决问题。”县里的同志说“:那太好了,我们一定照办。”他说:“把两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对调,你们看如何?”大家听了,都说“是个好主意”。当天下午,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作出对调的决定。干部群众大多数赞成,少数不做声。这两个乡的领导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服从,事态很快平息了。不久,县委召开乡镇领导会议,这两个乡的主要领导见面时,相互握手。其中一位说:“真没想到,县里来这一招,如果以后哪两个村再发生矛盾,我们也用这一招。”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二是多看优点。
处理事情如此,对待人际纠纷也是这样。看别人要先看到别人的优点,再看到别人的缺点,重点要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1988 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有位副厅级领导到吴官正的办公室,告他单位一把手的状。吴官正耐心听了半个小时,他还喋喋不休。吴官正就说:“请你告诉我,他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缺点?你向他当面提了没有?”他不做声。正所谓“来说是非事,多为是非人”,于是吴官正接着说“:你回去吧,如有意见,你同他交换,你说的这些事,似乎不是原则问题。”他无趣地走了。
批评下级的艺术
领导者首先要领方向,使下级明白前进的方向,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当下级的行为与方向不一致的时候,领导者要善于及时纠正偏差,领导者纠正下级偏差、批评下级的时候要讲究领导艺术。
一是妙借故事。
吴官正讲,一次乘车去平阴,看到本来身披绿装的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心情沉重,就问身旁的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你知道愚公是哪里人吗?”他说:“大概是河南人吧?真说不准。”又问:“愚公的后代现在何处?”大家愕然。吴官正接着说“:愚公是河南济源人,他的后代有的可能迁来济南,继承遗志,多年来还在挖山不止!”聪明的市长急忙说:“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改,过两年你再来看吧!”几年下来,吴官正再去济南发现济南市不但停止了挖山,而且在被乱挖的地方都种植了爬山虎,已看不到裸露的山体了,真让人高兴。在车上,吴官正又问老朋友———这位原市长“:愚公后代现在干什么工作?”他笑着说:“全改行了,进了绿化队,工作生活都很好。”大家哈哈大笑。
二是管好脾气。
人最大的弱点是难以约束自己,对情绪包括脾气也一样。领导工作责任大、权力也大,因此,领导者更要管好自己的行为,管好自己的脾气,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才能用好干部、激励人心。在文豪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所以,领导者批评下级的时候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脾气,避免逞一时口舌之快,既不能解决问题,事后也会留下遗憾。
吴官正早年在葛店化工厂工作时,有个同志常迟到早退。一天,吴官正把他找到办公室来,怒斥“:我讲的你为什么不听?你的耳朵长到哪里去了?”他左手扯着自己的耳朵,右手指着吴官正,睁大眼睛,大声说:“我的耳朵在这里,你的眼睛长到哪里去了?”吴官正顿时感到说得过分了,随即心平气和地说:“你回去吧,今后要按时上下班。”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吴官正过后想,自己是领导,下级这样顶撞我,定是难以忍受,是我讲得过火。第二天见面时,吴官正就主动对那位同志说:“你还生气啊?”他说“:生什么气?当领导的少发火,好好说比发火好。”这是他对我的教育,至今难以忘怀。他后来很少迟到早退,工作还挺努力。
还有一次,在江西工作时,听到一位领导处理某件事,吴官正认为太过分了,就拿起电话,大喊大叫,很不冷静。当时那位同志就哭起来了,吴官正感到不对头,立即赶过去,看他很伤心,连忙做检查,但无济于事。此后,他到处说吴官正不好,还不断写告状信。有一个领导问吴官正“:某某常攻击你,是怎么回事?”吴官正笑了笑,心想,活该!后来,又有位领导对吴官正说:“某某常告你。”吴官正说“:我发过他的脾气,很不应该,悔青了肠子,他出出气也好。”有年过节,吴官正见到他,主动向他问候,希望不笑也能泯恩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