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https://img.haomeiwen.com/i4370948/103a99599a4a7d34.jpg)
读完《极目新教育》,我被震撼了!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阅读历程,心心念念,不忍放不。晨起读,晚睡读,阳光下读,冬雪里读。不能不说这是一部皇皇巨著,当之无愧的“新教育之史记”。它集文学性、思想性、资料性于一体,字里行间情致饱满地诠释着新教育的乾坤万象,再现每一个新教育生命个体的华彩乐章。一个个平常乏味的日子被擦亮,一个个热爱教育的初心被点燃,一界界主题年会影响了成千上万师生的生命轨迹。幸运的是,我也是新教育的一员。致敬新教育,致敬每一位用心血和智慧筑起新教育这座巍峨大厦的领路人,践行者,参与者。
刘道玉先生在《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序言中说:“此书写作艰苦卓绝。东缨先生观察四年,查阅新教育各类资料;采访三年,行路万里追踪新教育轨迹;写作两载半,反复字斟句酌增删五次,精益求精,以古稀之年,铁杵研墨,最终形成。”这一看一查,一写一改,就是近十年的光阴。这份对新教育的炽热守望和家庭团队戮力同心的书写,即廓清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的蒸蒸日上之境,也透露出作者对新教育乃至更广泛教育背景的极目之境。“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傅先生对“极”的理论高度概括。
《极目新教育》和一般专著作品不同,它创造了一部大作品的独特格局:全书四十余万字洋洋洒洒,极骋眼目,心骛八极。内容共九章,每章分三块:名画、题记、解读。解读从三,标题四字,结构整齐划一,内容清晰明了。全书以画为纲,九幅世界名画序列井然,逐一展开,分别喻意新教育的起航、心灯、弄潮、竞放、燎原、塑魂、筑峰、砥柱、领跑,一一展现新教育五彩斑斓的神秘面纱。
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精雕细琢,新教育人走的是一条漫漫长路。可喜的是,在这条史无前例的探索路上,新教育人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传奇,改变了中国教育的历史。傅先生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博览群书的文学积淀与素养,或旁征博引,或质朴叙事,将新教育文学化,将文学新教育化。时时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又常常把读者的心灯点亮。
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最大的成就,是点燃了许多普普通通老师的理想与激情,让他们知道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徜徉在傅先生的文字中,总是会不自觉地入情入境,被很多执着追梦的普通教师深深地感动着。新教育就像附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卷入,无怨无悔的走上一条新教育的康庄大道。当然,新教育也给予追梦人许多额外的奖赏。
郭明晓,网名“大西洋的飓风”,一位接近花甲之年的新教育名师。2008年,她五十岁,距离退休还有五年。11月,她被派去成都参加“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培训,在能容三千人的空军礼堂,她被名家的课堂和讲座震撼了。尤其当现场的听众一起朗读《在农历的天空下》古诗课程时,她被边缘化了,因为这些诗歌,她从未读过。在绝望与沮丧中,她明白:自己的无能,源自阅读积累的浅薄与教学功力的欠缺。一堂美丽的惊喜,引导一场美丽的飞翔。“一切动力来自内心的沸腾”。此后,她爱上了新教育,注册教育在线,带着孩子读绘本、童话,跟着网师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带领孩子晨诵、午读、暮省,开展完美教室的探索……现在,我们再提及郭明晓这个名字,她已经成为新教育的一座标杆,一个人人皆知的教育名家。
50岁做学生,不知道郭老师那时候是怎样想的?有没有想过放弃?风要是停下脚步,就不再是风了。何况飓风,那一定是要呼啸旋转,开辟新的天地。傅先生说:“人生,都有一座须时刻眺望、终身求索的灯塔。”郭老师的成功,因为她在教育的远方矗立一座灯塔,心里亮着一盏心灯。“50岁的人要改变自己的一贯行为,确实难。”郭明晓老师在回忆自己新教育历程的一本书中,把这句话放在括号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走上新教育的第一步。
很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傅先生的笔下,敖双英、张曼凌、王桂香、常丽华……还有那个把新教育的火种引向监狱狱警的黄永明。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因为践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借助阅读和写作,丰盈精神,亮丽人生。我们总是习惯看别人成功时的耀眼光环,却忽略他们在人前背后努力的辛勤付出和坚守。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在新教育的路上,只有始终如一的坚持,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曾经和新教育失之交臂,至今让我耿耿于怀。那是2002年,当时家里刚置办电脑。我经常会关注、收藏一些教育网站。机缘巧合的发现了“教育在线”网站。当时,我用“小河青青”注册,经常在论坛里发些帖子,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教学心得,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只记得“大潮河”是版主(不知是刘恩樵老师),还有一个网名和我极相似的“小河清清”,大家称她为大河,叫我小河。我们一般都是晚上或者周末上线,看帖,回帖,要是几天不上线,大家还会非常关心的询问。大家彼此关照,鼓励,互相学习,从来没有过那样的感觉:原来教育生活可以有美好的期待。那段时光让人难忘,更值得回忆。
后来进了中学,我想找回以前注册的账号,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为错过遗憾,更期盼能够和新教育再次结缘。2015年8月,朱永新教授在新沂举行了一场新教育通识培训,我的教育热情又被唤醒和点燃。12月,我被学校派到海门参加新教育培训学习,参观了海门东洲国际学校、海门能仁中学,优秀的生命叙事,完美教室的缔造,丰富卓越的课程研发,让我大开眼界。带着对新教育的憧憬和美好朝向,我带领学生开展随笔共写,缔造完美教室,打造特色教室文化。一路行走,也收获一路欢歌。
2017年12月,我又幸运的成为了新教育的星火教师。在新教育基金会的扶持下,跟着导师和伙伴,我认定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每周按时上交读写作业,月末做好星火月报。闲暇时,啃读叶圣陶、钟启泉、孙绍振等教育大家的教育专著,研究丁卫军、王君、徐飞老师的课例,跟着刘祥、梁增红、刘恩樵老师学写作,一点一滴,踏踏实实成长。在自生长的同时,我带着班级里的四十个孩子一起共生长,我们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我们通过课前五分钟培养学生卓越口才,锻炼能力,我们缔造完美教室…… 生活有了光,和色彩,一切开始美好可期。
傅先生说“一位教师变了,随之变了一个班级、一个学科、一间教室,也影响了一所学校,一位位父母,生命因之变化,幸福由此降临。”我们处在偏远的乡村中学,我们缺乏优质生源,但是,我们渴望“过一种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的愿景从未减弱。我不奢望将来有一天,我们会怎么样。但是我始终“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极目新教育》全书大气磅礴,观古鉴今,事理交融,清词丽句。随手捡拾,每一句文字的思索都令人回味,每一次细品回味都是对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傅先生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笔触如诗如画,思辨入木三分。在傅先生高屋建瓴的剖析中,有很多部分即使我调动所有知识经验,也无法领悟其中之一。比如,中外教育前沿的经典理论,比如多元观察审视新教育的视角。但是 新教育从1999年的雏形萌发,到如今全国试验区的遍地开花,无数个新教育名师、榜样教师、种子教师的生命历程,时刻升腾起我心中春天般的希望,榜样的引领和学习,也在慢慢改变着我的行走方式,增加我和无奈现实决裂的勇气和信心。新教育是行的教育,这不为过。每个新教育人,要读了再说,做了再说。
“知而不行,是为未知”,“知而行之,是为真知”。《极目新教育》向我们展现的是历久乃成的当代教育沉思录,是研判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参考书。求实严谨的写作态度,无私传承的教育情怀,文学教育的极致追求,都是傅先生知行之道的具体诠释。正如书中那些成功的新教育人,正在以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言行合一,以他们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书写着新教育的含义。
掩卷沉思,极目远望,新教育的路上,我的梦想已起航。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我深深知道,这条路上有坎坷,会懈怠。让《极目新教育》点亮心灯,用岁月的光阴慢慢品读……当我撑不下去的时候,这是永远的灯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