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好几篇文章挺火的,《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阅读量据说超500万,我刚想拜读一下,结果已经因为内容违规而被删除,我想可能是因为宣扬的价值观不“正确”吧。后来,我在微博里面搜了搜,搜了一张文章的图片。看了后,觉得也没啥特别抱怨生活的话,咋就被封了呢。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谁不是一边娶妻生子,一边死在路上》,看得扎心了。文中把每个正常人生阶段会发生的事,像清单一样罗列出来,充满了乏味和古板,像一碗一眼能望到底的水。
毕业已经有几年了,学校生活的影子已经渐行渐远,现在常在联系的同学就那么几个,就连大学的挚友也少有联系,不知道是忙于工作还是别的原因。同寝室的胖子已经结婚,原来在做销售,干了和专业无关的工作,上海、广西、云南等各地跑,人跟着项目走。刚毕业不久曾来过,后来他结婚我没去,微信给了红包。前阵子,他辞了工作,去了加拿大。伟哥上了南大研究生,考了两年,还算如愿。Y去了研究生支教团,他在大学里面是我们寝室里最混得开的,以后应该会考个公务员什么的吧。小H呢,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了,先是在西安,后来去了武汉,做的是IT,以后可能还会再跳槽。他和我联系的还算多,在大学里面也算是聊得来的,是那种没有心机的人。据他说,反正现在没什么牵绊,等累了再说吧。嘿,还挺洒脱。二哥去卖了“种子”,不要想歪,就是庄稼的种子,也算是销售。
还有几个是同乡会的朋友,要好的那么几个,有在上海的、北京的,也有杭州的。毕业后聚了一次,在杭州,后来就没聚过了。上海那个,偶尔在微博上还有联系,北京那个朋友圈才会说上几句。所以,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谁都只是陪你走一段路,不会一直陪你走下去。
有的时候,我会想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而且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我自己的视角里,我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所思考的东西比许多人更早,或者说“焦虑”得更早。我怕一辈子平平庸庸地度过,我怕一辈子波澜不惊地度过,我怕自己没有好好过我的生活。就像富兰克林说得“有的人死于25岁,却在75岁才埋葬”,说的挺悲观的,但是现实的一部分写照。
25岁的我,“死”了吗?我不知道。每天做的差不多的事情,说着差不多的话。(听着《差不多先生》,让我想起来自己初中的时候还是小学的时候想写一篇题目相同的文章,后来搁下了,一直到现在都没写)。歌词基本把我想要唱的表达出来了。同时呢,我也慢慢感悟到,有了小孩以后生活带来的变化,有了小孩和没有小孩是完全不同的,才会有那么多的算计和纠结,现在单身汉的我还没有类似的烦恼。但我是一个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人,这些问题我已经能够想到。我在《谁不是一边娶妻生子,一边死在路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人生,为了下一代而奋斗,而疲累的一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的原因。我会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吗?会吧。那我还会有自己的生活吗?就是说我的重心将放在家庭。那会儿大家就会相互算计、盘算。
一直以来,我是这么认为,目前的婚姻制度是捆绑自由的“良方”,但我无法改变它。我终究会选择一个差不多的人走入婚姻殿堂,我希望那个人是我喜欢的。如果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我该怎么做?我会下海吗?我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