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作者: 旖旎榛 | 来源:发表于2022-04-09 15:57 被阅读0次

      在大唐开元,长安城变成了“不夜城”,在花萼相辉楼前,大家都在等待他们的君主,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那唐朝何来盛世?又何以衰落呢?让我们从李隆基年轻时说起。

      李隆基年轻时到底遭遇了一个怎样的时代?高宗去世后,大唐政局陷入动荡,武则天先后杀死了自己三四个儿子,在李隆基5岁时,称帝。可后来,经过许多的“互相伤害”,最终李唐一系胜利,武则天退位。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许多女性也效仿武则天的作为,比如:韦皇后,安乐公主。当时太子李重俊率军入宫,不幸被杀,李旦父子也受到牵连,李隆基外贬潞州别驾,那么李隆基该怎么办呢?

      在这样的局面,如果在任其发展,李氏子孙都可能会被再一次清洗,所以李隆基决定承担起保卫李唐江山的重任。他聪明的借助天意,抬高身价,当然还有人心维系。他结交了北门进军首领,命他紧盯朝廷的一举一动。机会很快就来了。韦皇后毒死了中宗,立幼帝,自己临朝称制,准备做第二个女皇。于是,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入玄武门,杀了韦皇后,太平公主也将幼帝从皇位上“拎”了下来。时隔20年,李旦再一次做皇帝。这时一个重大的问题的来了,到底立谁为太子呢?要知道在历代王朝以来,为争太子,而兄弟残杀的事件是频频发生的,那么会不会又来一场腥风血雨呢?幸运的是,长子李成器,推让皇位,他说“国家安则长嫡先,国家危则先有功”。所以既然长子李成器这么推让太子之位,那25岁的李隆基便成为了太子,那么大唐能否如愿走上正轨?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现在的局势,睿宗李旦,有太子李隆基,和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如果说睿宗李旦非常的有能力,而且太平公主也很太平,那么大唐当然可以走上正轨。可现实就是这样,太平公主不太平,睿宗李旦没有能力。每次大臣上奏,李诞总是要问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建议,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冲突,即将开始。李隆基说“要摒弃女流干政”,而太平公主则说“不让皇权落入旁人”。这是两个都非常有道理的话。但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太平公主逐渐占了上风。几个月后,就有了“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那么李隆基该怎么办呢?李隆基是这样做的:他继续维护“以功建储”的原则;二让两个兄长外放为刺史,离开京师,两个弟弟留在自己身边;三让大臣说服父亲自己监国。可后来,太平公主又在宰相上插上入自己的亲信,但好在瑞宗“传德避难”。公元712年,睿宗传位28岁李隆基,决定“传德避难”。

        所以刚继位的李隆基迫切想让大唐回归正轨。李隆基虽然当上皇帝,但太平公主的势力还在,双方各有密谋,最后太平公主兵败,被刺死于家中,李旦也不再问政,一切权力归于李隆基。于是李隆基题改年号“开元”,意欲创建大唐伟业。所以30年的动荡结束,李隆基该何从入手呢?

      休养生息,还是任用贤能,革除弊政。休养生息,适用于在天下大乱和开国时,任用贤能,革除弊政,适用在朝廷荒废,中兴的时候。所以任用贤能,肯定先是在统理百官的宰相,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帮李隆基取得政权的功臣们,而且功臣们也很开心,那是否从他们中间选择宰相呢?他们属于政变的功臣——灵活多变的纵横之才。而治国要治世良臣——忠贞之操的经求之士。可功臣集团他们自傲,性格顽强,不能和皇帝意见统一,所以放逐工臣,以冲崇皇权。最终,李隆基选择了一位文武双全,阅历丰富的能人——姚崇。要天下大治,依据过往的历史经验,有哪些问题?

      一.政光仁恕,废除严刑峻法(轻徭赋税);二.息兵,休战,不求边功;这两条属于内外之要。三.法型自近,公平执法;四.宦官不干政;五.拒绝租赋外的贡献;六.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这四条属于管好自求边的人。七.对朝省接之以礼相待;8.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这两条属于君臣相处之道。9.绝道佛营告;10.以西汉外戚专权为警示;这两条属于去除武周朝弊政。那么,在李隆基和不少贤臣的治理下,在开元二十八年底,出现了这样一组数据:天下总计1573县;84128户;48143690人;一批丝绸的价格甚至跌至了200文。这也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一点,此时的李隆基已经30年为国操劳了,他开始有了一丝疲倦,而且在历史上在位超过30年的皇帝仅有4位,所以有些累了的李隆基该怎么办?是禅让给太子还是接着做下去。禅让给太子的好处是太子年轻,精力旺盛;但坏处就是自己会没有权利。那接着做下去,好处是自己有权利,但坏处是已经很累了,这意味着可能会更累,而且事情还不一定办得好。当然,李隆基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做下去,但这就要依赖宰相了,那选什么样的宰相呢?最终李隆基选择了李林甫当宰相。李林甫虽粗通文墨,但有广博的社会经验,为人冷静,还有他化刚为柔,柔中含刚,许多大臣都败在他门下,或是败得无话可说,而且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败了。更妙的是,李林甫对李隆基非常好,凡事都能顺着李隆基,总能为李隆基享受生活创造条件。那李隆基的这位宰相怎么样呢?既能处理好国家各项繁杂的事物,又能顺从自己的心意,尚有何求?

      但危机也是有的,因为李林甫想做一辈子的宰相,所以他专权固宠,排挤真正的人才,以免威胁到他自己的地位,据说:有一次科举,李林甫出偏题,导致无一人上榜。但李隆基顾及不到此,对于盛世,他要寻找新的满足,那么他要追求什么呢?美人歌舞和开江阔土(灭四夷,威海内)。

      李隆基打探到杨玉环是个绝世美女,所以便想纳入宫中为妃,但杨玉环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就等于说是自己儿子的媳妇儿,自己的儿媳妇,但李隆基什么也顾不得,就把杨玉环召进宫里了。随后,杨玉环还成了杨贵妃。为了杨贵妇,李隆基命700人设计衣服,还不惜累死人,累死马,给杨贵妃送荔枝,而且从此不上朝。

        在开江阔土这方面,突厥的势力逐渐强大,但由于盛世,所以士兵常年不训练,导致日渐荒废,那大兵从何来?只能直接在边地募兵,包括胡人。那何人为将呢?汉人还是胡人?李隆基最终决定,以建立节度使制度,委任一有才干的大臣,掌握车权、财权、政权、行政权,最终构成了“九节度一轻略”在此制度下,大唐在边地疆域迅速开拓,但李林甫建议,将自中厚名臣改为寒族胡人。但实则是出将入相,怕威胁自己的地位。在改用胡人的节度下,有一人极为显眼,这个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还认比自己小的杨贵妃为干妈。后来,又同时兼任平庐、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用兵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天宝十一载,宰相李林甫去世,大唐开始昏聩,但李隆基视金钱如粪土,结果,却突然发现没钱了,该如何是好?

      开源还是节流?开源是指四处找钱,让国库风富裕起来;节流其实就是节约,而且皇帝必须要从自己做起。所以李隆基决定,用为国敛财的杨贵妃堂兄杨国忠,结果四方怨气。另外杨国忠为争宠,说安禄山谋反,而且李隆基已经老了,太子李恒一直是安禄山的敌视,所以决定死里求生,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这下如何应对?肯定是要积极组织防御,那防御的要点在哪儿呢?基于地形,山西一路以太原为核心,河南一路以洛阳为核心,对此重点防御。结果李隆基一直认为安陆山不会反叛,可后来,等到真打起来时才相信,便派封常青组织群队,前去抗衡。结果不敌安禄山,洛阳陷落,再后来潼关失守,对此李隆基该怎么办?君臣一心,誓死守长安?但此时,年老的李隆基已无当年锐气,灰溜溜跑回老家四川,放弃了天子的名义。所以百姓也开始逃跑,杨国忠、杨贵妃被杀。但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即皇帝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再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可节度使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了。

      那如何看待隋唐王朝的工业呢?其实你有没有发现,秦汉和隋唐一样,都是从最初的大一统,再到休养生息,再到盛世,最后由盛转衰。那这一局面能否改变呢?可以减少有为(也就是向外征伐的雄心壮志),增加无为(就是休养生息,让百姓过好);又或者是年老后,早传太子,所以,出路到底在哪儿呢?(自己思考吧)

相关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我最欣赏的一位音乐家是唐玄宗李隆基。抛开历史上我们所知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和与杨玉环的爱情...

  • 唐玄宗李隆基

    在说到中国历史上,你肯定知道唐朝,因为,唐朝的盛世达到了一个历史上前无所有,最高的顶峰。无论是它的国土面积,还是他...

  • 唐玄宗李隆基

    随着一代贤君李世民去世,他立的太子李治却软弱无能,按理来说,软弱无能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可是,这位后来的皇帝唐...

  •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所在的时代是唐朝由兴盛转衰败的时代,李隆基年轻时遭遇了武则天的大唐政局动荡期,虽然最后大唐再次以李家统...

  • 唐玄宗李隆基

    提起唐玄宗,大家应该马上想起的是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还有杨贵妃,安禄山,安史之乱等。确实在唐玄宗那个...

  • 唐玄宗李隆基

    提起唐玄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可能会想到安史之乱,你也可能会想到在诗坛上赫赫有名的李白杜甫,还有王维,孟浩然,王...

  • 唐玄宗李隆基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唐朝是毋庸置疑的巅峰,而这个巅峰的顶点,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作为女皇武则天时...

  • 唐玄宗李隆基

    当我们提起唐朝,一定会先想起大唐盛世,然而在大唐盛世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当时的大堂不仅疆域广阔,国家...

  •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当时的时代属于一个不太太平的时代,因为武则天当政,这位女皇武则天对于整个朝廷处理的都很不...

  • 唐玄宗李隆基

    在大唐开元,长安城变成了“不夜城”,在花萼相辉楼前,大家都在等待他们的君主,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那唐朝何来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玄宗李隆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tq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