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再读东野圭吾

再读东野圭吾

作者: 唐双礼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5:22 被阅读0次

    昨天偶然打开kindle,发现有推荐东野圭吾的书,便下载了一个《恶意》。说实话,我对于东野圭吾的认知,还停留在两年前,受各大媒体极力推崇的一个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有些媒体甚至直接评点他为“推理天才”,这种名衔的出现无疑带给人一种好奇感,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推理爱好者。

    随手在度娘上一搜,东野圭吾的作品还真是不少,于是直接跑到图书馆找到了东野圭吾专区,企图从这位“推理天才”的纸质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悖论13》是我读的第一篇东野圭吾的小说。说实话,很震撼,即使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变,但他的脑洞也的确是宽广。他擅长反转的手法也为剧情的推进发展增加了不少悬念,这便是他的作品过人之处。

    这次读的《恶意》这本书主要是写主角野野口修对日高邦彦的嫉妒与憎恨,最终使他设局谋杀日高的故事,主线清晰明了,剧情也并不复杂,依旧是“东野圭吾”风。

    读小说的时候,我便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这种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剧情,的确是东野的特色所在。这些优点和好评在豆瓣上实在是太多了,因而我谈一下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理解(不足)。因为这本小说在各大媒体上评价实在是太高了,导致我心里对作品的预评有了偏差,读完后心里是不小的失望。

    首先,作者在描写案件时,大多采用后续,并未从一开始就给读者一个自行推理的机会,读者从读书开始便只是猜测,而不是真实的自己推理。无论是香槟还是磁带以及照片的出现,都是作者为了揭露一段“真相”时所用到的工具,而不是剧情中案件发生时真正的物证,这一点让整部小说带有“不真实”性。推理案件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物证而发现问题,而绝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写出这个物证。

    其次,在描写各个物证人证时,显得过于刻意。比如“杀死猫”,比如“烟花老人”,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剧情发展而存在的,每一个证据都指向一个对应的内幕,这种完全对的上毫无偏差的推理证据,实在是太过刻意。要知道,在现实中,一个真实案件的发生往往都带着许多无用的证据,而推测凶手也是从无用中搜寻有用的信息,才得以侦破。而对应得过于完美,没有多余信息的案件,便也缺少了真实性,没有真实性作支撑,小说便只是拘泥于小说的模式中,看小说的人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最后,作者的最大特点是反转,然而有一些败笔也是因为反转而出现的。单从读者阅读体验来看,《恶意》是一本不能让人老老实实看下去的书,从开始野野口修提到毒死猫的剧情,大多数读者便提起心,随时注意着作者所设下的圈套,从头到尾,甚至最后一页,都在猜测作者会不会在来一个反转。左一个右一个的反转,未免会搅乱读者本身的思绪,照着不同的怀疑角度“乱猜”,由本应注意的推理格局,转向去关注表面上的(作者所刻意营造的)凶手,从而失去了逻辑体系。

    不可否认,东野圭吾的作品还是非常受欢迎的,这其中也的确有他十分过人之处,。但同时,在读者阅读时,不要单纯照着作者所留下的线索跑,善于思考,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再读东野圭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东野圭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u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