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子错满盘皆输”,无论圣人庸徒,时常总会有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堕入这个陷阱,本身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局面,却可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的决定而尽失先机,陷入死局。威震天下本可以问鼎中原的楚霸王,因为鸿门宴一念之仁放虎归山,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收服五胡称霸北方的苻坚,因为不听王猛遗言而攻晋,终有淝水之败,族灭国亡;国父孙文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却慑于袁世凯之武力而退让,结果便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我们一生之中会做无数个“决定”,而这“决定”就像小船的风帆一样,带领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一个好的决定,可以带我们走向更加奇异的精彩旅程,而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会带领我们走向无尽的漩涡之中,船毁人亡。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要决定,小到早上上班出门坐什么车,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天能离开“决定”的陪伴。
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呢?
(一)过度自信
常言道“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给我们造成麻烦和困扰的,往往不是我们一无所知的事情,恰恰是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事情。越是资深越是身经百战的人,身上越是会有一种坚定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我们对抗危机的支撑,但也可能成为我们行差踏错的短板。在判断和决策中,没有任何问题会比过度自信更为普遍和更具灾难性。
(二)惰性
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即使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里,你也会被超越。我们很多人懂得怎么制定计划、怎么筹划进度,但在执行的层面上却总是停滞不前,这样你做的“决定”再好,也会成为无效的决定,和没做决定并无二致。
(三)即时满足偏差
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及时行乐”,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不对,而是应该理智地“行乐”,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欢愉而忽视未来即将面临的“买单”,老陷在一种“活在当下”的骗局之中。这种目光短浅的“趋利避害式”的错误思维,往往会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四)锚定效应
旅行的航船抛下锚的一刻,就决定了你只能走这么远了。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给自己设定“看起来比较容易”的目标,到最后会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难以超越之前定的目标了。你的终点往往决定于你的起点,最初的信息会影响后期信息的获取,所以我们做决定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限制住了自己。
(五)选择性知觉偏差
就是偏见,当然,没有人不会有偏见,但我们可以在做决定的时候尽量抛开偏见客观看待。偏见是一幅巨幕,会遮掩住你的内心,让你有选择性地认识和诠释世界,并把之当作真正的事实,实则是大错特错了。
(六)证实偏差
我们往往总会去可以寻找证据来证明我们已经确信的东西,继而说服自己更加确信,却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导致最终的错误。做决定,不能光听想听的话,还要听到更多。
(七)框定偏差
有些人会在处事的过程中,为了使事情偏向利于自己的方面,而开始刻意修改自己的原则和游戏的规则,最后用一套根本不合适的框架来审视事件,做出错误的决定。
(八)易得性偏差
过分依赖比较容易提取的记忆,往往会让我们做出可笑的决定。就像当年的日本核辐射事件,大量市民竟然相信碘盐能抗核辐射的荒谬传言而发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抢盐潮”,这就是因为新闻对核辐射事件的大肆报道和某些商家对核辐射危害的刻意夸大和对碘盐功能的杜撰,导致耳濡目染的市民在做决定时受到了易得信息的干扰,才会有如此可笑举动。
(九)代表性偏差
鸡汤文的罪孽在于误导无数青少年觉得“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于是多少少年想学韩寒退学去写作,多少青年想学比尔·盖茨大学辍学去创业,最终放弃了学习而一事无成。
(十)发现隐藏的模式、
不要试图为随机事件赋予任何意义。我曾看过报道有人撑伞跳楼却安然无恙的新闻,身边的小伙伴看到后竟也撑伞从2楼跳下!要知道新闻中的“跳楼者”能安然落地,是伞的质量、楼的高度、风向风速、地面环境等等多种因素协作产生的小概率事件,对于实际操作根本不具有参考性,却被人当作奇迹或是迷信,并深信不疑。
(十一)熟悉度偏见
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照搬以往已经熟悉的模式,而不愿意去触碰陌生的环节,这样无形中也就限制了我们进步的空间。
(十二)理解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我们已经失去的部分。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决策错误,不要因为已经在错误上花费了人力物力而不舍得改变,期待错误的道路会自己柳暗花明。这实则是一种不是回本就是输光的赌徒心态,将人们带向理智的对立面。
(十三)有限搜索错误
经典物理学逐渐被现代物理学代替的原因,就是因为经典物理学中的模型太过简单而不能再描述复杂的量子级别的物理现象。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一厢情愿地用简单的模式解释事件而忽略了更多的重要变量和特征。
(十四)情感卷入错误
这个简单,冲动是魔鬼啊!
(十五)自利性偏差
总有人成功了就独揽功劳,失败了就百般推脱,仿佛自己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别人,这样的思维无疑是不可能做出理智的决定的。
(十六)适应性偏差
盛宴之后,泪流满面。人生的每一战,回过头再看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站而已。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不应该长期伴随我们,回归平常的安定才是幸福的根源,才是我们做出好决定时应有的状态!
(十七)后视偏差
这一点往往是在做决定后,我们对于事情的结果有种“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即使出现纰漏也会用“我早就料到了”来安慰自己,从而忽视了使事情产生不同结果的其他原因,继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思维回路,导致影响之后做决定的过程中对这一偏差的重视程度。
美国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斯蒂芬·P·罗宾斯在其著作《做出好决定》中总结了这17条大多数在做决定时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当真是看穿人性看遍世事的精准总结。其实书中更加系统地介绍了“决策”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决策思维的分析,还有对高效决策的12条建议。不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个人却更加注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以上的17条,几乎涵盖了所有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的错误思维和倾向,如果我们能时刻提醒自己,避开这些不客观的思维模式,相信一定会让我们的决策更加准确而高效,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会再有“一子错满盘皆输”的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