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父母内心界限清晰,清楚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很多父母认为,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所以自己才生气,把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归到孩子身上,这是父母内心界限不清晰的体现。
事实上,很多时候父母生气是因为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没有做好,父母要教育孩子,和父母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忍不住要教育孩子,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内心界限清楚是运用好“我”句式的前提。
举个例子:离上学时间只有20分钟了,孩子还在吃早餐,妈妈很着急。
第一种表达:“一早起来,你就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妈妈非常着急,我们可不可以快点出发?”
第二种表达:“现在离出发的时间只剩20分钟了,而我们早餐还没有吃完,我有些担心你和我都会迟到。该怎么办呢?”
以上两种表达,妈妈都用到了“我”句式的三要素,但效果完全不同。表达一,妈妈用“磨磨蹭蹭”去评价孩子,把责任归到孩子身上,孩子会有一种被针对的感觉;表达二,妈妈关注的是客观事实以及自己的需求,孩子没有被针对的感觉,所以更愿意跟父母合作,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多练习。
刚开始用“我”句式去表达肯定会不习惯,因为大脑更倾向于去偷懒 ,指责、批评不学自会,而且大多是对别人。而且,用“我”句式听起来会显得自己弱小、无能、无助、孤独、被忽视等等。而人下意识地会去回避向别人表露这些情绪。
所以,需要多加练习,有意识地去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