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觉了自己的一些进步,深感欣慰。
这个进步,来自于静观。
静观什么时候显得特别重要?在按捺不住情绪的时候。什么时候又会按捺不住情绪呢?事情不如意,或者有人激怒了你的时候。
很多摩擦,是发生在关系较亲近的人之间,父母手足,爱人孩子等等。如果遇到事情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亲人之间的嫌隙与不睦。
如果避免呢?两个办法:一是于有疑处不疑。二是静观。
有疑处不疑,之前的更文中说过,如果对方做事让你不舒服,避免用恶意去揣测猜疑对方。我们内在有个“小我”,最擅长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一切,因此所见到的往往失真。
如果纵容和附和这个“小我”,就会无事生非,小事变大。从亲情的角度,万事要息事宁人。不是硬要自己受委屈,而是避免“小我”作乱。如果你选择做一个简单的人,你的生活也会变得简单。
即便对方确实有不妥之处,想想自己平常对对方付出的又有多少?对方照顾到了自己的情绪,要领情;如果没有,自己也不是小孩子。
如果按你心中的某种标准,对方应该达到6分,但他没有,因此你觉得自己很在理的话,那标准应该是对等的,也应该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以对方有没有做到而转移。
如果觉得对方做了初一,必然要报之于十五,这在亲人之间,也就是半斤对8两,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
对外人虽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但首先还是从亲人身上做起。如果亲人身上做不到,就不用谈及对外人。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具体内容记不清楚,好像是说一个人每次都记得给一个提供服务的人说谢谢,但那个人从来面无表情不作回应。于是有人问有必要对这样的人还讲礼貌吗?那人回答,他没有礼貌,并不意味着我也要没有礼貌。
所以,对自己的亲人,对方有不到之处,也要保持克制,一个巴掌拍不响,怎知自己无错?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自己?因为这是处理亲近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我们生活的品质。父母手足、爱人孩子,都是难得的缘份。和谐融洽,其乐融融,真的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天伦之乐,人生在世,应该享有这种快乐。
最近遇到的小波折,就是要和一位亲属共同处理一件事。但在沟通的过程中,不顺畅。我客观检视自己,是合乎礼节的,心平气和的,没有出现偏激的语言。而对方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予回应。
我当时的感觉是,不管是否同意我所说的,最起码作个回应,是基本的礼仪。直接不予回应,这是十分傲慢与失礼的表现,我心中十分窝火。好在距离遥远,只是通过微信联系,情绪没有直接地传达给对方。我选择了克制。
其实,好几次想拨通对方电话,直接表达我的疑问。但我忍住了,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事情后续还会有进展,我想先不予计较,看看再说。
在之后的几天,我态度平和,一切照常。然后,我们要共同处理的事情来了。没想到事情真正到来以后,和我先前判断有很大出入。其实,我把对方看低了。我以为她一定全在为自己考虑,这就是在无疑处生了疑。以前双方的关系就有些心结, 所以才产生了目前的状况。
如果对方的情绪刺激到了我的情绪,起了反应,真与对方发生了语言冲突,只能再次被自己的“小我”戏弄,创造出了更多的戏剧。幸好我没有这么做,这一次,我跟“小我”保持了距离,选择不去认同它,不去支持它。
我选择平和面对,使事情正常地进行下去。很多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一次是避免了一次冲突,但接下来,应该为化解心结继续作出努力。
关系中存在问题,是为了促进我们的成长,改变必须先从自己开始!
以后还要加强静观,遇事不着急作出反应。然后,去做一个付出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