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普定旧时名称),位于素有“黔之复,滇之喉”之地的黔中腹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似乎远离了这沉睡在历史中,又遗世独立的小城。在小城东北边,巍峨的东华山形如金钟,嫡台坡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普定县第一中学。



慢步校园,触摸着文庙墙上刻有文字的青砖,它们经历了沧桑岁月,述说着这八十年的漫漫历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抗战烽火迅速燃遍华夏大地。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在外经商的伍校高先生返筑,欲图回黔发展,抒展实现救国的报负,在自己的桑梓之地创办一所学校。为家乡培养人才,提高社会文化水平,为振兴中华而做出贡献。伍效高先生,筹集巨资,不断努力创办了普定私立建国中学(现普定一中)。首开普定现代学校中教育之先河,完成夙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思绪收回,注目文庙:
1938年4月普定私立建国中学成立,她经历了“七七事变”。八十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血耻的号角,是震耳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在80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反思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现实,我们只有尝尽了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的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




从教育救国到育人建国,西堂图书馆那一页页发黄的书本,还凝聚着你当年的目光。发黄的照片上,那五百个行走在硝烟里的小皮箱,背上的“毋忘国耻”闪烁着历史的光茫。
我们的青春,在每一个季节都充满幻想,渴望自由。然而,我们同时也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看一个国家的明1天如何,最该看的是这个国家的少年如何,可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因此,我们必须珍这大好时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普定一中从办学的那一天起就志高气大。“四自一一”【四自:自信(信道)、自治(治事)、自育(培育)、自卫(卫国);一一:日行一善】回想耳畔。走进校园,扑鼻而来的是阵阵书香,文庙梁柱上承载着八十年的历史,悠远的钟声总让我们永铭记抗日烽火,民族危亡。
“春风时雨,新笋成林”,您孕育着我们人生的理想,文庙的老梧桐树,用她的绿叶为我们遮风挡雨,无论我走远,无论我有多大,都走不出您的牵挂,我感恩您,我爱你,敬您!
东华山下,嫡台坡上,校门口的樱花枝繁叶茂,花开正盛,映衬着古色古香的学校牌匾,俨然成为这学校一道雅致的风景。
一中的学生,就像这四月的樱花,朝着灿烂的朝阳前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暖樱花盛开之际,师生们把心中对盛开樱花的赞美,对一中学校的希望的话说出来……

悄悄地,凋落的樱花花瓣,静静地,缤纷的是满怀柔情,概化作春泥,只为来年更护花。一代又一代,我想:她们一定会有记忆,记得高三学子成人礼的铮铮誓言;记得文化艺术节在她们相伴下的歌舞表演;记得橾场上每一个纵身跃起的篮球少年……我们一定会有记忆,记住她们的旖旎,记住她们落红护花的奉献,记住这一天的相遇,记住同学们为梦想拼搏的激情,记住我们肩上的责任……
四月的“花蕾”,点染着一中的“春光”。“走,到一中学校看樱花”,看樱花是一种心情,看樱花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是看一中学校师生关的精气神,是看一中学校新的发展力量。
每年六月,又是“樱花烂漫”时,一批批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把一中的理想传响,这一份春寒和风兩也挡不住的“美丽”。再一次明亮了我们心底的底色,满含温馨和鼓励,我们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故事,守望梦想……




“普定一中”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这抒展八十年的历史画卷。回眸悠悠岁月,人生沧桑。啊!普定一中,我敬爱的母校。明天,你会奏响更动人的乐章。
嫡台坡上,“樱花”烂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