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时做到《论语》《孟子》和《送东阳马生序》,突然有了个奇想:众所周知孔子开办了中国历史中最早的私学,从此以后中国的教育就开始不断发展,到宋濂所在的明初不仅“学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学在官府”更是广大学子的无上光荣。国子监里当然是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的现在意义上的“国学”,那么孔子开办的是最早的国学班么?
想了想,孔子办的班不能叫国学班,也不能叫国学学校,因为那时还没有四书五经。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后来汇编成一本两万五千多字的书,那本书叫《论语》。而孔子办学的时候,是没有《论语》的,更没有四书五经的《孟子》,孟子本人都还要等几百年后才出生。孔子教的是什么,教材可能无从考证,但是课程是确凿的,关于孔子教的课有固定的说法,叫六艺,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在一定意义上,孔子办的有点接近职业学校,因为在那个年代,婚丧嫁娶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像我们现在在餐厅定两桌饭,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就完了。过去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是非常重大的事,都意味着要举行重大的仪式,这个仪式从策划、主持,到执行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并且有专门的人来做这样的事,这些人被称为“儒”。
孔子教的首先是礼和乐。婚丧嫁娶举行仪式时少不了乐,礼和乐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办的是一个职业学校,他要培养的是过去农村所称的“导子先生”。导子先生懂得整个仪式的流程,比如一个葬礼上,他会写悼词,会安排不同的音乐,仪式的所有流程、规格,他都非常清楚,而导子先生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活。接下来的无论是射和御,还是书和数,都是颇有技术性的实践课程,是让你在一种实践当中去感悟,“知到极处即是行,行到极处即是知”,是在一种非常场景化,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当中,让你去感悟六艺所要传达给你的那种知识和见解。
从这点看,国学不是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一直觉得练点童子功是必要的。但是现在一些媒体和具体的“国学班”“国学堂”,把死记硬背当成了国学课的唯一法宝,我想这就是歪唱甚至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藏了。倘若让孔子复活,穿越到今天,当他看到我们现在的国学班的时候,很可能会哭笑不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