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的CC2时,我向大家分享了简单的力量,在追求人生自由的道路上,我们要将目标简单化,过程简单化,拿射箭举例,拉弓瞄准一气呵成,但要想让射出去的箭“稳、准、狠”,除了不断简单的重复,磨练射箭的技法之外,弓身的柔韧度、弓弦的弹性、箭尾的角度、箭杆的材质以及箭头的锋锐度,都影响着最终的杀伤力,而这些影响因素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细节。
什么是细节?
在我看来,任何事物根据其客观原理或规律都可拆分成无数个零部件,而每个零件的精细程度,就是细节。想必大家基本都知道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但这个原理有个前提,那就是木板不能有孔洞。而这个对木板的精细程度要求就是我们要把握的细节。
那我们为什么要把握细节呢?
细节能获取更多内在可信度,有一个模拟法庭,测试证词对陪审团的影响,案例一是要让陪审团相信母亲很照顾孩子,证词版本一:
“我每天晚上都教孩子刷牙”;版本二: “我每天晚上都教孩子用米老鼠牙刷刷牙”,版本二更有画面感,让它更有可信度。案例二是让陪审团相信妈妈对孩子照顾不周,证词版本一:“有一次小孩子摔倒后,妈妈没出现,是护士阿姨帮小孩涂药”,版本二:“有一次小孩子摔倒后,妈妈没有出现,是护士阿姨给小孩擦红花油,红花油打翻了,溅到护工洁白的裙子上”,版本二更让人觉得小孩子特别不舒服,妈妈没照顾好。
那如何把握住细节呢?我认为可以分两点,一个是把握单个事物的关键点,二是把握事物间的连接点。关键点,罗辑思维180期偷肾的案例。连接点,中国的榫卯结构
一是磨练自己的观察力,将身边划过的掠影描绘成清晰的图像。记得之前有次参加完拆书帮的活动,在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本来闭着眼听歌的我突然被一股刺鼻的难闻气味打断。气味的来源是一位刚上车就急忙将车窗开到最大限度的老妪,亮黑油腻的短发结成一绺绺,干涸的手面像是蒙了一层细密的渔网,上身着一件深茶色的外套,下身挂着一条松荡的棕黑色布裤,虽然平整却散发着反复洗染后时光和风雨的痕迹,她的身后紧紧拉着一辆被哗啦啦作响的黑色垃圾袋覆盖的两轮购物车,可能她面对过太多的嫌弃和非议,所以她选择深夜再乘车回家。
在她用身上弥漫的难闻气味把我拽回现实时,我看到她已紧紧站在车最前面的窗口,呼呼的大风裹挟着那些古怪的难闻气味把除我之外的整车人都赶到了车尾部。售票员略带不耐烦地走到她身边询问她下车的地方并把窗户关上。车厢里味道更浓郁了些,老妪有点局促,坐两站后就想下车,但终究不是目的地而又坐了回来。又过了两站,她亦步亦趋地准备挪下车,身后紧紧地拽着那个看似沉甸甸的购物车。看她吃力的样子,我走上前去拉过她的购物车想帮她拿下公交车。她先是惶恐,一股巨大的拉扯力让我知道了她对这辆购物车的在乎,但在自上而下看了看我后,她也明白了我的用意。在用最快的速度一瘸一拐地下了车后,老妪接过我递给她的购物车,张了张嘴,但最终木滞地立在站台上什么也没说。
也许,那辆小车就是她的全部家当;也许,那个站台就是她的容身之所;也许,那个叫家的地方她只有在睡去后才能抵达。今夜需要温暖,所以我给她点燃了一根火柴。
当我说完短暂的邂逅,你是否能对观察力有了一种体悟,是的,细节就是在
否则小到竹篮打水徒劳一场,大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都会因为忽视细节的把握而付出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