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都知道刘关张一样,不识字的人也都知道诸葛亮。
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在“政治家”这三个字前加什么高大上的定语都不过分,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做的那些普通具体又伟大的事。
水利农业
在古代,农业关系着老百姓的命,也关系着国家的命脉。
和平年代如此,战争年代就更突出了农业的珍贵。
因为打仗士兵首要的需求就是得吃饱,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207到208年的冬春之交,诸葛亮跟随刘备正式出山后,就担任了刘备集团“兵粮充足”的“后勤部部长”职务。
209年,刘备平定荆南四郡;
213年,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助战刘备围困刘璋;
215年,刘备带五万人从蜀地到荆州打了一个来回;同年,张飞和张郃在巴州开战;
217年刘备在阳平关对峙夏侯渊一年,又迁往定军山不到半年时间,杀了夏侯渊;期间,关羽守荆州,建江陵,水淹于禁七万大军;
221年,刘备为弟报仇,率领五万大军伐吴,相斥一年,兵败,粮草辎重被烧……
这十多年间,需要多少粮食?需要多少人运粮?何况,运粮的还是山路。
运粮的路上需要吃多少粮?运粮的人还不能耕种,打仗的人不能耕种,蜀国有多少劳力?
丞相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首先是兴修水利。
蜀国的都江堰至今都天下驰名,可以说源于秦朝时期的蜀郡太守、水利大师李冰,得功于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丞相。
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把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岷江分流后,一条支流流入了四川平原,让千里水泽变成了千里沃野。
但支流不维护,就会被带进来的泥沙淤堵,到三国时,丞相为了保证打仗时的粮食供应,也为了提高让老百姓踏实下来,非常注重都江堰的建设。
诸葛丞相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专门负责都江堰的清沙工作:具体清理到什么尺寸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什么时间清理都规定了具体的日期;由什么职位的人负责什么样的具体工作等等都有明文规定……以这些来保证灌溉农田的流水通畅。
由此以后,后来的朝代建设都沿袭了诸葛丞相这个设置水利官员的政策。
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蜀汉的耕田达到将近5万亩。
良田,确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这不能保证老百姓不对蜀国的连年征战没有抱怨。
是什么让蜀国百姓心甘情愿地缴纳军粮,是什么让蜀国百姓对国家政策心服口服,是什么力量让将近两千后丞相祠堂的香火还依然旺盛?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来看看诸葛丞相在别的方面的建树。
工商业
商鞅变法是必须生产农业,不许工商业,把农民彻底绑在土地上,除了服兵役。
诸葛丞相是兴农又兴商,且带领百姓们打造出了蜀国的品牌产品:锦绸。
老百姓在蜀国大力种桑树、养蚕、织绸缎。
223年,诸葛丞相的《言锦教》中提到了蜀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于锦绸。
因为锦绸可以高价卖到吴国、魏国。
曹丕曾经呼吁魏国官员和士族少穿、不穿锦绸衣服,但效果甚微,因为谁都不能拒绝又舒适又有品质还彰显身份的东西。
谁都知道,诸葛丞相过世后,他的财产就是屋前屋后的800亩桑林。
泪目。
法治社会体系
《蜀科》是诸葛丞相为了安定社会颁布的法令,里面规定了具体的礼仪,确立了官职的权利范围和考核标准,还有如何抚慰百姓的具体方法……
事无巨细且开诚布公地对所有人一律平等。
官员要靠政绩说话,人们要靠证据说话。
每个阶层都有相应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
一套流程下来,整个蜀国没有闲人,没有暴徒,没有不公。
结语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
田畋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做到!只有伟大的政治家才能做到!
对于诸葛亮“军事家”的评语,后世褒贬不一,但我们要看到:
北伐的时候,他遇到了最难的开局(刘关张走了,还因为败仗让国力空虚);
最难的运粮道(大地震让水路不通,山路难走);
为了私利不合作的猪队友(李严为了不让诸葛亮立功太多,谎称没粮让诸葛亮退兵,错失良机);
最为谨慎的队手(司马懿)。
却没有一次运气加成。
再次泪目!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