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偈语,一般都是佛法修证有成的大成就者对于佛法修证、经验和境界总结的微言大义,有摄尽其义之意,启发他们对于佛法的领悟力,是佛家垂机设教的一种方便之法,所以历来为佛法修行人所重视。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两首佛法偈语,不仅仅和佛法的修证有关,而且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因为这两首偈语,改变了两个人完全不同的命运,
故事的初起,是中土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因为想要从门下弟子中觅得一位能够承继法统的衣钵传人,好接续禅宗一脉的宗风,于是就对众弟子出了一道命题作文:让他们从自性的般若智慧中,显现自己对于明心见性的智慧。
神秀跟随弘忍多年,当时五十多岁,有文化有造诣,是首座大弟子,在弘忍众多弟子中,他的传位呼声最高。
慧能大字不识,早年以砍柴为生,偶然听到《金刚经》,于是发愿学佛,从广东新会辗转来到黄梅东山寺找到了弘忍大师,当时只是个在厨房烧火做饭的弟子。
弘忍大师要求众弟子写的偈子,对于神秀和慧能二人来说,可谓一看便知输赢。
当时神秀稍做思考,就写下了著名的《修行偈颂》:
《修行偈颂》
【唐】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译文: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这是讲究通过不断的修行来达到“悟道”,即“渐悟”。这里的尘埃意指尘世间的一切事物。
众人读后皆是称赞。弘忍禅师看到之后却默然无语,遂召唤神秀到大堂,评定他这首偈语,虽有悟道佛法,但仍没有悟到佛法真谛。于是让神秀回去再做一首。神秀回去数日也没有做出偈语。
慧能因不识字。神秀做偈语当日,他让旁人帮他读首座神秀的偈语,若有所悟。就偷偷托人在旁边书写了偈语:
《菩提偈·其三》
唐代·惠能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
菩提是个觉悟,哪里有什么树可言,心如明镜一般,又哪里来什么台;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又何来惹尘埃一谈?
众人读后皆惊。后来,弘忍禅师知道是慧能做的这首偈语,高兴不已。心想,一个大字不认的人,竟然能够有如此这番大彻的“顿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人才。于是,便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在《金刚经》里,“菩提”为“觉悟”、“觉解”的意思,为此,菩提树一度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有“大彻大悟”的象征。
慧能的偈语所表达的,是一种悟道修行的高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
这偈语明显比神秀的要更接近空性,惠能也因此得到了弘忍的衣钵,成为了禅宗六祖。
神秀的偈语,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惠能的偈语,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本文作者静待花K:专注影视、情感、心理、思维领域写作。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书。关注我,给你更多影视、情感解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