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自小学六年级接触到硬笔字帖,自己练习,从笔画开始,主要是临写。无人指导,一个暑假的时间,由歪歪大大的的字,变得工整有力道,自己都能明显感受到自己那种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很开心。
然后加上初中开始的人见人夸,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肯定,更是确定了我这么一个感受:原来在写字这块我有那么点天份。
我是一个骨子里很孤独的人,小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可那会儿因为写字有天分这个发现,觉得自己有那么点不一样,这件事给了我蛮大的力量,让我平安地度过了整个喜欢胡思乱想、担忧未来的初中时光。
不过中学时期并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挖掘自己的这种当时所谓的天份,毕竟课业紧张。只是,用钢笔临摹过那么一本字帖,我记得是庞中华老师的字帖,那本字帖里有透明纸,我主要是摹写,没怎么动脑,断断续续,这本帖从初中写到高中,历经两三年才写完。
02、
然后度过高考前的备战,然后到了暗淡无光的大学。
像放养的小羊一样,大学开始我便去找可以安放我心的去处,因为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便各种胡思乱想。
接着我遇见了书法社团,我走进了那里,我遇见了很多字各有特色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毛笔字写得真好!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了解到那所谓的天份也许不是真的。虽然自己的硬笔字还是各种被夸。
那时候,大一开始的第二个月,我开始了自己的软笔书法练习。在社团里每周末一次课,由学长学姐指导,平时在宿舍每晚自己练,这样我坚持写了一年,主要写得是颜真卿的楷书。
然后算是初步入了书法的门,主要是自己耐住了性子的坚持吧,因为同来练字的100来个小伙伴,一年后还坚持每天写、周末去社团报到的只有不到10人了。
03、
学长见我这么坚持,是真心喜欢,进步也大,便推荐我进了学校的书法研究中心。那时候,几个学长学姐已经在省级拿书法比赛各种奖项了。
书法研究中心里的吴老师,是学校里的书法老师,平时带师范学院学生的书法课,他还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进去后,便有机会跟师范生一起练习书法,有吴老师的指导,每个周末去上两节课。
是从这里,我知道了,原来书法不只有楷书和行书,原来最早的是篆刻体,知道了“篆、隶、楷、行、草”。有机会去写了写篆刻体,感觉像画画一样;知道了隶书的那种柔和的美;最美好是遇见了我超喜欢的魏碑,魏碑是楷书里的一种。

这是当时对帖临写的一幅魏碑练习。
04、
跟吴老师断断续续学了一年,上了十多次课。在这里,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只是徘徊在书法的门外,还没入门。
软笔书法没有真正练出来,但自己软笔的整个练习对自己野路子的硬笔书写起到了修正、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最重要的,我知道了:小时候的所谓写字天份可能不是真的,只是自己骨子里的孤独和自卑,以及面子(我爸丢给我字帖时,说当年的对联由我来写,怕被嘲笑),让我坚持了那两个月,有了质的进步。
05、
所以,写字这件事,是静下心来练习,掌握基本的笔画,坚持去写一段时间,每个人都能够有进步和收获的,我认为。
总得来说,学习书法,我只能说是练字吧,前前后后十年的时间,也是我自己心性成长的十年。人生而孤独,特别是我,遇见写字这件事,觉得是个小幸福,是一种陪伴。
有那么一件兴趣,可以陪伴成长,真的很感恩。
2017年,是感悟自我成长的重要一年。认识孤独,开始学着享受独处,真的是很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