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眼里只有你时,你是什么感觉呢?你是感觉幸福呢?还是不幸呢?
有这样一位妈妈,孩子不满一岁就与丈夫离婚了,一个人含辛茹苦、既当爹又当妈培养孩子。妈妈最欣慰的就是,她自己一个人陪伴了孩子12年,如今孩子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而她最担心的却是,她害怕孩子离开她去找他的爸爸,留下她一个人孤独终老。
这种担心伴随了她12年,她小心翼翼地不在孩子面前提起给了孩子生命的爸爸,她更是拒绝在孩子面前回忆爸爸对孩子的点点滴滴,他希望孩子就像“小孩子”一样陪在她的身边,她好去全方位的照顾他,以此来填补和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
带着这份担心爱孩子,她的眼里全是孩子,她投入了她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孩子的身上,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也想要弄清楚孩子的内心世界,想要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和她一样,不去考虑爸爸的事,而只需要妈妈的陪伴即可。她对待孩子,就像是手中抓着的一把沙,竭力地紧紧攥着,唯恐沙子从指缝里溜走。
然而,孩子已经从一个无能无助的小婴儿成长为有独立思考、独立见解的青春期男孩,他需要把握生命的自主权,他需要拥有探索未知的自由,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来源和去向,他开始拓宽他的世界,他开始成长他自己的内在。这个被恐惧挟持了12年的妈妈,遇到了生命开始张扬的青春期男孩,他们之间发生了碰撞,直碰得妈妈和孩子无话可说——孩子拒绝与妈妈交流了。
此刻,孩子在想什么?他会怎么样?他想要怎么样?妈妈又该怎么办?
这个妈妈手足无措,委屈、伤心、不甘之外,还有深深的担忧,“孩子真的会抛弃我去找他的爸爸吗?”担心的预警级别由黄色升为红色。
对于这个恐惧的妈妈,她已经被恐惧遮盖了事实的真相,她忘记了她与孩子存在着割不断的亲情与血脉,她忘记了她是一位妈妈、她是一位女人,她更忘记了她自己是谁。她的眼里、她的世界里唯有这个她恐惧离开她去找爸爸的儿子。
“孩子,妈妈害怕你离开我。”
“孩子,你是妈妈的孩子,就是走到天边,你也是我的孩子。”
“孩子,你和我的关系,今生今世注定不可分割。”
“孩子,你是妈妈的孩子,也是爸爸的孩子,只是我们分开了。”
“孩子,你只是我的儿子,不是我的丈夫,我是一个离异的女人。”
“孩子,妈妈同意你去见爸爸。如果你想去见他,他可能方便见你,也可能不方便见你。”
“孩子,妈妈有妈妈的工作,有妈妈的责任,你也有你的工作,你的责任。”
“孩子,是我选择了要陪你长大,所有这些都是我愿意的,我心甘情愿。”
“孩子,感谢你让我做了妈妈,让我的生命完整。你已经长大,我要做我可以做的事,咱们一起走向精彩。”
伴随着这位妈妈的陈述,她逐渐厘清自己的身份定位,逐渐寻找自己,逐渐回归事实,她的恐惧,以及恐惧的衍伸情绪,逐渐消退。从她绽放的笑脸上,看得出她的轻松,她对未来的向往。
恐惧,让妈妈攥紧了陪娃的手,恐惧来源于对事实的混淆、逃避,当我们感受到自己有恐惧、有担忧时,去想想,自己恐惧什么、担心什么,然后,再想想,客观事实是什么,我们所恐惧和担忧的是不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
放手,是对孩子的解放。有多少妈妈抱怨孩子离不开自己,实则是自己放不开手离开孩子?我想起了我自己陪娃的过程。心理咨询师的姨姨告诉我,陪娃的时候不要丢了自己,否则对自己有损失,对孩子也不利。姨姨的提醒,我的努力,终于我活得像我自己,孩子活得像她自己,我们彼此陪伴着一起努力。爱孩子,就要让孩子的生命得以自由绽放,让那个向着积极、阳光的生命体,在爱的滋养下,活出真正的自己。
谨以此文献给全情陪娃的妈妈们,在陪娃的同时,不要丢了自己。
妈妈的世界里,不能只有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