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9. 祭神如神在:能专注做1分钟,绝不敷衍10分钟。

029. 祭神如神在:能专注做1分钟,绝不敷衍10分钟。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0-12-22 21:37 被阅读0次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灌礼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

    不欲观之,有三种理解方法:

    1、不想看,没意思、无聊。

    2、懒得看,庸俗、变味儿。

    3、看不下去,全做错了。

    这就是孔子表达不满的意思。

    当一件神圣庄严的礼仪变得庸俗无趣的时候,就是孔子的“吾不欲观之”了。所以,一个礼仪,一个祭祀的过程,在孔子看来,应该是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庄严肃穆,始终保持澄净的心情。

    这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如果过多的话,人们却是很容易产生麻木的心态。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的到。

    但是儒家会把所有的祭祀活动当作一种个人修炼的过程。儒家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的,但是这种礼仪的过程,是非常耗费社会成本的,关键是这些思想家们并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当时的实用主义者,就已经开始反对并抛弃这种过度的礼仪文化。但是经过时代的沉浮,文化的兴衰,孔子的这一套礼仪始终还是存留了下来。

    所以,我们既要感恩现如今依旧能够流传的千年文化传承,也要触摸群众的内心和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形式文化都要有,这就叫做“仪式感”,可以升起我们的恭敬心、正式感。但是也要考虑到时间以及社会成本是否会产生利大于弊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无论怎样的典礼、仪式,做到“适度”最好。举办者既要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去筹办一切有意义的环节,但也不要个人沉醉式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仪式感最好的意义就是集体用户,唤起集体的信念。万不可物极必反,使集体感到乏味无聊,将举办仪式沦为了走形式。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这事的人,治理天下就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吧!”孔子说着指了他的指手掌。

    “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人比动物会实用工具,而是人发明了符号。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人会使用工具,而是人会携带工具。工具成为了人身体的延伸之后,所以人类的工具才在不断改进和革新,在工具的延伸之后,人类发明了符号,工具成为了符号,符号也成为了工具,有了符号之后,人类才发明了想象出来的神,已经死去的人成为了祖先,这些祖先成为了神,接着保佑我们,于是人们才能团结。因此,这些人才发明了“禘礼”这样的事情。“

    早期的人类,很早(可能是远古时期)就开始祭祀了,就开始用这样的方法把人类团结在一起了,然后才慢慢发展出了喉部复杂的结构。因为“很早”之前的人类是不会说话的,因为这些祭祀活动需要很多复杂的交流,人类喉部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人类才可以发出很复杂的声音,最终形成了语言和文字。

    樊登老师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文明的起源”。

    但是这句话给我最大的启发却是,当今的我们接触到的各类仪式感更多,所以我们要做到肃穆庄严而精简,而且为了传播,太复杂也并不是有利的,所以,标准化的规范+人性化的执行,是我们需要去追求的目标和形式。

    所以,“温故而知新”,我们要知道文化的起源于影响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际的工作和生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人在心不在,那还不如不祭。”

    祭拜神,就要好像神真的在眼前一样,祭祀祖先,就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诚、敬”。所以,以后我们参加任何祭拜、祭奠、祭祀以及庆贺、庆典等具备仪式感的事情,都要有如此恭敬心,和诚明之心。

    另外,如果参加一个活动一个仪式,心不在焉的话,那还不如不参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家都参加过升旗仪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敷衍当作一种形式去对待的。但是奥运冠军面对升旗时,甚至我们在看奥运会升起中国国旗时,内心的那种震撼和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恭敬之心啊。

    所以,这句话,对于我自己的影响便是,拜佛就好好拜佛,冥想就好好冥想,做什么事情就专一去做。如果只能专注1分钟,就绝不敷衍10分钟。

    今天的这三句话,讲的都是关于面对“朝拜、祭祀、庆典、仪式”的心境。每一天都有其具体的启发方向。但是我觉得,给我最大的一个困惑的启发便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跟着自己的需求去走,恭敬与否,是看自己的心,而并不是别人的看法。

    我的佛友说,最近想要接上师来家里小住。我的内心其实也是欢喜的,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充裕,所以师父即便来,我也没时间陪着。所以听说因为疫情的关系,师父暂时还是不来了,我心里突然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可是,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突然就意识到,时间能证明什么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忙碌,我们还没有到那种一心一意潜心念佛的阶段,没到那境界也不具备那样的条件。所以,只要怀有恭敬心,去见一见师父,礼一礼佛,难道就不能说自己是恭敬了吗?

    所以说,困惑太多,还是因为我们知道的道理太少。多读书,没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9. 祭神如神在:能专注做1分钟,绝不敷衍10分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re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