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给姐姐发去了一条信息:姐姐,以后我们每天都给爸爸打个电话吧。
姐姐有些奇怪,问我:“怎么了?前两天我们不是已经打了电话吗?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啊!”
我告诉姐姐:“我看了一篇报道,有一个老人,在过世的时候,写了一封遗书,寥寥数语:我于昨晚离开,走时心静如水。”
姐姐很快就发来了消息:“好的。”
我没有告诉姐姐的是,等到大家发现那个老人过世,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遗书上已经落了灰,淹没了他这一生最后的期待:能够有人在第二天发现,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爸爸性格比较孤僻,这一辈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有工作才会见面的工友。
现在年纪大了,一个天也上不了几天班,就算十天半个月没出现,工友们也不会觉得奇怪。
平时待在家里的时候,喜欢门窗紧锁,拉上窗帘,一个人待在家里。
有的时候,他会去城里的家;有的时候又会待在乡下。平时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会在哪里。
曾经,我们尝试过将爸爸和母亲都带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
最终,妈妈习惯了和我们在一起。爸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不到两年,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一个人生活更好。
在我和姐姐的眼里,觉得爸爸还不是老人,他似乎还很年轻,有的时候还会和爸爸开玩笑,说他连退休年龄都还没有到呢,等我们到他这个年纪,还在公司上着班呢!
然而,我们是知道的,那满头白发已经是年老的铁证。
尽管爸爸一个人在家里,我们也是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就给爸爸打个电话,间隔的时间有长有短。
爸爸也很少给我们打电话,除了真的有事情需要商量,电话才会频繁些。
在没有看到新闻报道中的老人故事,我可能还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看到了,深思了,便一阵后怕,子欲养而亲不待,谁都不知道会在哪天发生。
我们将很多的关注给了孩子,可和孩子共处的时间还有很多。
我们忽略的父母,再不开始孝敬,时间就真的不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