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一个爱好文字的人,都愿意有阅读者,期冀着一种鼓励。更确切地说,阅读量里面包含一种认同感。
简书就像是文坛版的抖音,给爱好文字的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掌握针砭时弊,我手写我心的权利,说不准还能逮着一炮走红的机会。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精神上总是需要追求些什么,好声音、好歌手、脱口秀、舞林天下、笑傲江湖挖掘了很多人才,可文人的价值实现途径总是那么的尴尬,总不能在舞台上即兴写作吧。
去投稿啊!
宣泄自己的小情绪还要投稿吗?
那就在自己朋友圈里发得了。
情绪大部分是由朋友圈引起的。
只是需要找到共鸣和认同感,找个宣泄的平台,不像日记,写了还是郁闷,因为它是另一个自己,没办法沟通。
所以,简书应运而生,随你心情,开心了就来篇匠心之作,不开心了吐吐槽骂骂街。你可以写床笫之私,可以写童年回忆,写个读书心得,码个影评,我又不参加比赛,就图精神愉悦不行吗?
行啊!
那么,简书图个什么?
它的志向远大,不光为岁月静好的你提供平台,它更愿意为那些同样有雄心壮志的人服务,它期望每个人都有趣,都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或者一次与众不同的遭遇。
这样,我们的读者才不无聊。
其实,这也是写手们的最大心愿。可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竞争力好大啊。
办法总比困难多,标题党横空出世。
单是写作变现竟然会有专题,收录195篇相关文章,大部分文章都是教写手怎样写作变现,怎样变成专家,怎样做到粉丝量过万,怎样一月之内拿多少稿费。阅读量大部分在上万左右,最高阅读量是六万多。
你瞧,普通人如何从零写作到变现,一年时间从1元打赏到翻倍20,我如何在一周之内赚四位数稿费。心动吗?那么诱人的标题,不点开就觉得自己不爱钱,不爱钱的来简书干嘛?不要说来表忠心的。
很多读者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希望从里面找到发家致富的捷径。
而标题党大多也是出于急于求成的心态,说好听点,这是策略,拿标题当噱头。老师不是教我们写作题目要新颖吗?没毛病。
如果说标题可以打开阅读的门,那么门里面的场景定要有料才不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印象深刻的是彭小六,他是简书签约作者。他也善于利用标题,但他在内容里用尽心思,分析自己的长处,给写手提供可行可操作的方法,所以留下了18万粉丝。
还有一个大二的学生,他身兼数职,试睡师,体验师,爱好摄影旅行,生活丰富多彩,穷游12个国家,从经历上看就是个有趣的人,所以有料,很成功地吸引了很多人。
这是成功个例。
大部分人都是在重复着相同的观点——变现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写作,高大上一点就是——输入输出输入输出。
愿意做标题党,还是因为认同感不足,粉丝量上不去,本身的能力不够,只能策略来凑。
在这个数据更新快,信息碎片化,阅读极速化的时代,包装和宣传的确是推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前提是先把自己弄扎实了,不然说不准哪天就被掏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