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小组长,也能参与团队管理的一些小事情,从身份转换上看待周围的事物,把负责人的态度及合作的态度输出,能让周围的人感知到自己的平和,而不是不稳定的情绪发泄,把一些原则和底线输出后,以不给下游制造麻烦的同理心说服别人,再难沟通的人也能被感化和说服,原来的自己只是不想在这些事情上耗费精力罢了,现在把做事的原则和态度输出出来,这些才是颠扑不破的一些道理。
所以最实际的体感是:合作态度看周围,别人做的一些结论不否定,利弊都很清楚,如果业务权衡还是需要,加上去也无妨,大不了后面基于新的情况,再去推翻原来的结论,做出新的决定,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观点就是颠扑不破的呢?做专权,还不如放权,决策本来就是动态的,要允许这些动态的差别出现在生活中。所以别人在需求上的一些坚持和妥协,只要别人能解释的通,虽然跟自己的不一样,也让其自我做决定,毕竟有些需求的弹性度是在那里的,切记不要做专权的人,因为一旦专权,就意味着自己的不开放,也意味着自己开始要走下坡路。要知道:小孩子才发脾气,成年人只是权衡当下的利弊。
不以领导的权威压制说服别人,只是以专业的态度和眼光给别人建议,这样就是合作的态度,这种合作的态度,让自己找了很多合伙人,这些合伙人都自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相应的自我的责任也减轻了不少,自我输出的也不再只是脾气,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脾气不会影响别人,态度和方法才会影响别人,也能引起共鸣。相信自己底层的特质和价值逻辑,在行动中不走偏,才能得到心态坦然的自己,也能收获静谧的人生。
以合作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也得想想更换自己的合伙人,因为合伙人是相互给与的,如果只能做到单项的输出,不能做到输入,这样的合伙人不要也罢,也是到了更换的地步了,目前我还不知道理想的合作人的样貌和形象,但已经在完善过程中了,在做好合伙人的时候,自我也在绘制合伙人的样子。想要看见合伙人的样子,先做出合伙人的样子,要想遇见,先遇见现实中的自己。
既然想要合作的态度处事,那就必须少用一个利器:抱怨和脾气,这两种情绪只会让自我蒙蔽双眼,在位一天,做好一天的事情,如果真到了哪天想要更换合伙人,那就把事情做好,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人,让自我每一天过的有意义,不颓废,这是我能选择的,在这样的框架和选择下,我也能遇到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首先是心态平静的自己,其次是努力成事的自己,最后是懂进退的自己,有了这样的自我雏形,最终能看到、感知到,遇到自己。
又是一周全新的开启,为了遇到他,为了跟他一起成长,我已经开启了脾气自我控制,也开启了自我蜕变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