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起初,我是有一点不高兴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之前接了一个项目。
客户方说要做一个项目,但是暂时还签不了合同。
但是建议售前和商务同步来走。
大概晚个2-3天就可以走商务流程了。
我就安排一个相熟的执行团队来做项目。
执行团队一般是收全款,才能干活。
因为是相熟的团队,他们说要款,我就直接从支付宝汇了3万。
虽然没有签合同,但是明明白白讲清了这3万所包括的内容。
A+B+C...大致这些。
好,开始沟通需求。
然后出了工期,刚刚开工要做,大概做到A的1/10的程度。
客户联系我说,抱歉,项目要暂停。
我就联系执行团队暂停项目,然后问,就现在的工作量,要结算多少,麻烦算一下金额。
执行团队答复我:说不定这个项目后续还要继续做,咱们就先不结算了吧。
我想想,确实是相熟的团队,且是第二次合作,就答复可以。
眼看年底,催问客户是否还要继续。
客户答复,暂不做了。
我联系执行团队说清算款项。
谁曾料,执行团队答复,我们收了钱,可不退,不管干了多少活,反正我把项目提成都给员工发了,没有钱退。
我第一反应,啊?
项目没做完,就把项目提成给员工发了,这也不合理啊。
而且即便你发,但是结算是要按工作量核算的啊。
我把之前聊天记录找出来。
当初聊天记录清晰可见。
执行团队答:那就按你说的,这次就这样了,下次按工作量结算。
沟通无果,找执行团队的领导协调。
人家答复:这个项目我没参与,你还是找那位对接人沟通吧。
听到这里,我是不高兴的。
后来,想了想。
我有失误的地方。
1.和客户没有签好合同,就开始执行,没有考虑到项目风险;
2.因为和执行方有过一次合作,还比较顺畅,就拿第一次合作的结果还推算第二次合作的情况,武断;
3.和执行方没有签好合同,就开始执行,没有考虑到执行中断的风险;
这些以后做项目,都可以借鉴。
没有合同,不要开工。
没有合同,不要付款。
时刻谨记,每次相交都是初交,不要推演,因为,事,人,时间,都是动态变化的。
最后,我的结论是,我先确认一下客户这个需求最终还做不做。
如果继续做,皆大欢喜,项目执行完,以后严格要求合同,按合同办事,这次事是一次经验教训。
如果不做了,还是得谈,这个项目的付款比例。
无关钱数多少,这是一家公司的契约精神的问题。
而且如果有可能,是要帮执行团队梳理一下流程。
比如:
1.对于一个未执行的项目,收到款立马发提成,这对于经营公司也是有风险的。
2.如果要按毁约来计,起码在收钱前要提前告知。而不是在之前我问过单独结算费用时,提出先等一等,并没有提过毁约不退钱的问题,会引发误会。
很好的一个教训。
商业行为,按合同说话。
小小的一个金额,可以帮自己总结很多教训,很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