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阳光有些刺眼 室友都出去玩了,一个人的宿舍里,享受安静
昨天的辩论赛果然发挥得很失败,不过还是觉得自己如果手气更好一点,抽到反方的话,那么就有得说了。
辩驳别人的观点总是容易的,相比之下,每一个正方都被驳斥得那样惨淡。
我猜他们心里最多次想的一定是:
你是不是在找茬啊?
哈哈。
虽然我输了辩论赛,但与预想的沮丧相伴而行,也有对辩论意义的思考。
培养杠精还是人才,拼命组织语言,一直张张合合的嘴,一切都走向了未知的道路。我只知道,站上讲台,我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第一次参加辩论,很紧张,也很新奇。
只不过没有赢而已。但我隐隐感觉到,失败才是最好的结果。
过去那个畏畏缩缩的我似乎正在慢慢“死”去,迎接我的会是什么呢?
我继续思考辩论所能塑造我的什么,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失败能带给我什么,成功又有可能会带给我什么。
矛盾的心态使我止步不前,成功能够激励自己,那失败怎么就不能呢?我甚至对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需要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新闻专业,产生了些许怀疑与恐惧。
总是被脑中的想法阻滞了前进的脚步。
所以我决定行动,翻出了之前大学生辩论赛的视频开始看。
我指望从视频中那些优秀学生自信的目光与措辞中找寻着什么。
比如指引我前进奋发的动力什么的。我希望,所以我寄托。
经文史哲同好会安排在了下午,又要赶场子了。
这是一个自发的全部由学生组织的同好会(有时候还会面临阿姨的驱逐而借不到用来活动的场所),万一真的有哪一天实在找不到地方了,他们甚至考虑就去食堂进行活动。
天哪,在人声鼎沸中讨论经济、政治、历史和哲学,我愿称之为“大隐隐于市”。
其实我会参加这个稀稀拉拉只有十个人参加的“民间组织”(不被学校管的),本不是为了学习什么东西来的,只是想体验一下所谓大学里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氛围。
我觉得这种事是罗曼蒂克的,是理想主义的,像文化沙龙,像学术交流(幻想一下),大家交流很多很多感兴趣的话题,关于经济现象,关于哲学问题,关于历史政治观点。
这些看似无用的,无法多加点学分或综测分,考试不会考的知识与话题。
只是因为我们感兴趣,我们关注这些,并且有自信能够谈论并理解这些。正如北岛的那首诗,小时候只觉他写得很好,但无法共情。现在则稍有感触了: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只希望梦破碎的声音,它能晚点被我听见。
这让我可以短暂地短暂地沉浸于这种氛围当中,而不至于快速地清醒。
你知道昨天我的辩题是什么吗?
辩题是——假如年轻人的面前有一杯消除压力水,要不要喝?
我抽到了正方:要喝。
现在我想说,让我们在同好会上干了这杯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