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有些疲惫!找不到自己!今天的作业抄一段:“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算是药方吧!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1:就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2: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做出承诺。
严格奉行“言出必行”的即时效果就是不会随便答应别人什么事;
“言出必准”: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认知感觉一致。
不知道便说“我不知道”,不能肯定便说“我不能肯定”
当心里感到不好意思,便说“对不起”;
当不愿意答应,便老实说“我不愿意答应”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1: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2:自身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
3:“量力而为”就是按自己的能力去决定做什么、做多少。这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每次做什么事都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这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是好的,但是不要做过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有些人学会了强迫自己定下一个比天还高的目标,然后强迫自己非常辛苦地去尝试达到它。每天都活在高度压力、紧张、担心、慌张、忙乱、无力之中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承认自己没有的能力,才是聪明的做法。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就是不要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否定别人、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过眼。
否定自己的人、总会找机会去证明自己不够好,否定自己的成就,或者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错。
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总有非常大的一份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分力量,就是在那个否定的“自己”里面。
我不接受“自己”,而力量总是在“自己”里面。
我就是认为“该怎样”的一个,而自己就是“不应该那样”的一个。
我是乖孩子,“自己”是坏孩子
我们不是去做坏孩子做的事,而是把坏孩子的力量用在更有效的事情上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
不接受自我的最典型说法就是“我必须不满意今天的成就,才可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
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逻辑,为什么不是“充分满意今天的成就,才可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
唯一的方程式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
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最基本的原动力。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能有任何的经验积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
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也有可能是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体上面的两个点。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并不一定会产生自信。
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肯定有两种: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最好是两者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抄到这里心情平静了很多!感恩李老师这门好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