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能品尝到这部“经典”的味道,去领略带着田园宁静的《瓦尔登湖》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瓦尔登湖》难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内容
《瓦尔登湖》,是作者梭罗的独居感悟之作,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时间,他抛开各种干扰,自建森林小木屋,过最俭朴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和思考关于人、自然、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角度,及其背后支撑的价值观,与现在,甚至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观念都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是全新带有实验性的。
他是一个逆袭而来的英雄,这就使我们在理解他表达的思想时,稍显吃力。
二、写作目的
作者在开篇提到,很多人对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方式有疑问,包括如何生活,孤独与否,以及有没有做慈善等问题。
他文中写道:“我答应在这本书里回复这些问题,所以要请那些对我的私事并不上心的读者谅解。”
如果我们对梭罗的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不曾了解,也没有提出过疑问,那翻开这本书后,总感觉作者是在没头没脑的自嗨和啰嗦。
三、写作手法
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没有小说的对立与冲突,没有强关联的情节。
作者思考的问题涵盖面广,抛出来的观点相当密集,使人在读的过程中,需要一直处在应接不暇的思考状态。因此,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旅行攻略,而是深入灵魂深处自问自答的哲学探讨书。
四、写作立场
我们经常会强调写文要站在读者的立场,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感受。但梭罗却相反,他在写作的立场上,更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记录,而不是刻意迎合读者的喜好。
在独居瓦尔登湖时,不受人干扰,常常是以一种冥想入定的方式来思考,书中往往有大段细致的感官体验描写,多是作者深层意识下的内容。如果不能完全静下来心,我们就很难沉入到梭罗所描写的那个宁静世界。
这样的写作立场,就让如今《瓦尔登湖》的评价,和多数阅读者体验差异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