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节,叫乡愁。。。

作者: 淇淇的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20:51 被阅读0次
    记忆中的江南古镇

    1996年,初春的江南小镇,绍兴。这里的一切还很安静。鲁迅笔下的故居--百草园一切绿意盎然。刚满20岁的女孩,小栖,就住在与百草园只有一墙之隔的里弄内一处两室一厅的居室内。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祖父儿时去上海做小生意,养活了7个子女,新中国成立后,被公私合营,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而父亲是长子,生养在上海,成绩好,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俗称 “63届知识分子”。 但是偏偏又生不逢时,在他年轻的大学时代,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浩劫铺天盖地地展开,突然间,他们这群人被改称为“臭老九”, 他不得不在最好的年纪中断学习,放弃喜爱的古文学,诗词,音乐,书法等兴趣爱好,随波逐流的参加了一些所谓的运动。有一年的暑假,他厌倦了一切,拿起行李,毅然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步行串联大军”,从湖南长沙一路徒步穿行,大大小小不同的城市,找到了那个有小栖母亲在翘首等待的小城市。小栖的母亲,是一个质朴的本地姑娘,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秀气,与隐忍。他们在时代大浪的推进中,匆匆相聚、又有颠簸流离,各自分开。

    秀气的江南女子

    一直等到小栖的父亲大学毕业,而后又工作了几年,前后经过了八年的翘首相望,两地分居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小栖的父亲要求调迁到了这个小城,与家人团聚,从此在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小栖还有了一个比她小五岁的妹妹,小琼,她长得很是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她是在中国实施独生子女的政策之前,最后一波出生的第二胎的孩子。

      团聚后很长一段时间,父亲一个月工资并不高,大概每一个月30-50元人民币前后,开支着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所以母亲只好狠狠心,把幼小的妹妹小琼、寄养在了乡下的朋友家;而5岁的小栖,则被送进了小城里面的寄宿制的托儿所,母亲自己去参加了街道工厂的工作,取得一份收入,才勉强持平收支。

      其实,那个时代的普通家庭收入与经济状况、基本都是这样的。

      离开母亲,开始在幼儿园学习独立生活的小栖,开始很不适应,老是哭鼻子。过了一段时间,慢慢的也终于也开始适应起来了,与大家一起吃饭,睡觉,玩游戏。但是,对她而言,有一件恐怖的事情始终克服不了,那就是去上托儿所的老式厕所,那是一种有小栖身高一半以上的老式坐坑,位子很宽大,而且十几个打通的座位排连在一起,转身后面是黑黑的,深不见底的深渊,它每一次上厕所都会害怕自己从那里掉下去,甚至经常会做恶梦掉进那个深渊。。。

    小小个子的独立生活

      一个学期下来,看到小栖的小小个子,在一个陌生的大环境里面努力适应中,实在可怜,母亲还是不忍心,就把她从托儿所接了回来。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一直非常节俭。在计划经济的大时代下,小城市的物质确实匮乏,生活物质凭票选购,什么都要精打细算,吃饭吃菜也要节省,偶尔吃上一顿肉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缝制,一双鞋子几乎要穿一整年,到了冬季,单薄的衣服与鞋子,手脚都长冻疮。肿的红彤彤,到了下午身体开始暖和的时候,又特别痒。。。

      由于小栖的父亲是在她5岁以后才回来一起生活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刚开始见到父亲,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有一点严肃,有点怕怕,她总是拉着母亲的衣角躲在后面,不敢出来面对,还不肯叫爸爸,免不了让她的父亲有点失望。

    貌似严肃的父亲

    在她的小小的脑袋中,父亲是从不同的世界来的人,有太多与这个她熟悉的小城市不同的东西。话语中带着一种很特别的上海口音。尽管不反感,但在一起生活好几年了,始终消除不了那种莫名的距离感。

    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而且,父亲一族的亲人都在上海生活,每年父亲都有探亲假期回上海,每次都会带回来一些小栖平时见不到的稀罕物件:麦乳精,奶糖,曲奇饼,和方便的小家用电器,每一次都让小栖很期待。 那个年代,小栖特别羡慕那些住在大城市的人,可以吃到大白兔奶糖,喝牛奶,看彩色电视。。。她总是有一种憧憬,父亲能够也带着自己一起去上海看看。

    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潜在意识一直占据着小栖,所以等她长大成人后,她的选择就是奔向一个更远的方向。。。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情节,叫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az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