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否考博
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跟对岸的人交流,对科研的看法,对读博的想法,动机和顾虑。我一直以来的思路是,好不容易来这人世一遭,随便怎么搞,反正大家都不能活着回去,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
其实我在硕士期间,读博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非必需品的存在,那我为何要将就呢。因此我很轴,想只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研究,但我硕士研究方向与我内心所要实在相差太远,因此亲爱的硕导二导留我时,我并没有很心动。我想着读博如果是做的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不是为了读而读嘛,我不想混日子,只想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到自己所喜欢的研究上面。(虽然后面也啪啪打脸了,哈哈)
这期间也是波折无数。这里想提醒广大的学弟学妹们这一点,不要如我一样太轴,尽量选择自己硕士期间研究方向相近的导师,很容易收到回复的。
2 确定目标院校和导师
a. 无论是怎样的动机,确定考博后,作为常人的我就决定死磕了。这期间六级限制了我很多(因为过期了,而且当年不知道刷分,只是刚刚过线而已,很多学校都报不了,特别是我的梦想Z大)。在选导师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导师的人品(守信)大于能力(项目设计、实验技能)大于资源(人脉,平台)。
b. 读博动机不像我这么轴的话,建议前期广撒网,先试探性的发邮件,如果导师不回,很有可能没戏,尽早换导师。
c. 联系导师越早越好,确定名额
d 重点:导师一旦回复表示有机会后,一定一定一定保持联系。
定期如一两个周间隔就跟他发邮件汇报自己准备博士考试的进度。例如关于看的意向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的想法,研究计划书的写作进程等。一方面为了向老师表达你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给他/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现在申请博士的人越来越多了。
3 初试准备
申请考核制的话:在校生准备一下SCI,至少要有具备独立写初稿的能力和水平。(很多院校有SCI限制)。另外,SCI的撰写我个人也认为是对科研能力水平提升的最快途径。
统考:英语和专业课。基本跟考研的收集资料的情况差不多,有时间有精力的小可爱还可以冲一下雅思托福之类,具体情况自行判断。
4 复试
2020年实在太特殊。线上复试,多了很多乱起八糟的麻烦事,但总体来说,我认为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4.1 多跟已经上岸的师兄师姐请教,因为每个学校的复试侧重点各不相同。
4.2 PPT尽早准备,研究计划应结合意向导师的课题方向和完成阶段(最好你的计划是接着他的项目的下一步的)可发给意向导师查看,不管他愿不愿意给你改。
4.3 重点 复试小技巧
a PPT或者通知的任何必考项,如英文自我介绍等,Practice,again and again。熟悉你PPT中每一个细节。(PPT内容是具体还是概要,请教对应上岸的师兄师姐,每个院校很不一样)
b 注意节奏,不要太快。你讲的越清楚,被扯着问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很多老师其实对你的硕士研究或者研究计划的方向并不是很熟悉。一些你很熟悉的术语可能对其他人都很陌生。站在普通非科班的听众的角度来构建你的解说。
c 正式复试或者平常练习时打开排练计时,快到截止时间时就精炼内容,时间还充足就详细多谈。
d 祈祷自己抽签不要是第一个复试,这样出来一位同学就谦虚点多请教他复试的场景和要点。他的经验是最有参考价值的。
e 如果被问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直接说这个我不会。个人认为可以直接先谦虚的表示自己之前没涉及过这方面,但是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这个问题可能是如何如何。最后总结的时候可以表示自己下来会好好查阅资料,理清关键(不管老师信不信,态度很重要);
f 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回复reviewers的那种方式。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示感谢/对自己PPT陈述不够清楚致歉,然后回答。注重前后连贯,逻辑一致。
g 整体态度——一定要谦虚。尽管可能有的考官并不是科研一线,对新的相关技术领域不甚理解,但人家见得世面比我们多多了。要给老师们(考官)的感觉是,你很想学习,很需要学习有待培养的潜力。(这点是入学面试和工作面试的不同,工作面试也是允许你学习,但是你不能一直学习,你得来给我解决问题,创造效益呀)
5 其他
考博需要有经济、精神支撑。整个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漫长的,心理的强大有时候是需要外界的支撑的。这里再想感谢一下我的硕导,她说无论我做什么选择,她都支持;还有大量后盾们,他们给我出了很多planB,才让我这一路,走的不那么难受。
暂时这么多。
最后附上的双彩虹的好运to yo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