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在超市购物时,遇见一位约六七岁的小男孩在挑选零食。
男孩手中拿了海苔,左右巡视价格,不停地拿起、放下,反复进行比较,明显对要买什么犹豫不决。
男孩的父亲在零食区尽头喊:海喆,就10块钱零花钱,你能买什么东西,快点选完走!
听到父亲的催促,男孩更加着急,但仍然拿了好几样无法决定。
男孩父亲见状更加着急:快点啊!我办事情要来不及了!选这么点东西还这么墨迹,能办成什么事!快点快点!
父亲再三催促下,男孩匆匆离去。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我站在男孩不远处,明显感觉到在这一瞬间,距离只有几米远的父亲,其实站在离孩子的心情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是个细心、慎重的孩子,想用十元钱买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因此做决定时会反复考虑比较。
父亲已经忘记了自己如何长大,忘记了孩子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指点、一点时间。
他直接忽略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甚至是根本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特点,只是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用自己父亲的权威覆盖了孩子的需要。
2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跟我诉苦,其实她每次回家都被气到内伤,原因是父母太把自己当孩子,连自己单独出个门都不放心,必须有人跟着。举个很小的例子:
她要出门去邮局办事情,妈妈非要他等爸爸回来带她过去。她说不用,自己知道路,并不远,走路即可。
妈妈说:不行,万一你出门找不到地方怎么办?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
同事说:我在这个小县城生活这么多年,一个邮局还是能找到的,再说能有什么危险。
说完便出门了。妈妈不放心,一路上打了好几个电话。
已经走出门一段距离,回头看到爸爸骑着老式自行车喊她:闺女,等待,我载你过去。
同事说无论自己坐过多少飞机高铁,但是一回到家,立马在父母眼里变身没见过世面、需要时刻小心保护的孩子,紧跟在身后,让她感觉只想逃离。
在我的同事这里,父母是站在离孩子很近很近的地方,近到没有办法看到同事的成长,看上去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呵护,其实也是对现在的她的一种忽视。
因为父母只想让她做孩子,以爱的名义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实现身为父母的价值,孩子沦为了工具。离得太近,这是让人感到窒息的爱。
3
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太远或太近,都容易看不到孩子当下的心情和需要。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这种距离是一种感觉,没有办法量化,而且须得根据孩子不同的需求调整。
在幼年时期,这种距离是亲密无间,因为父母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养料;
在童年时期,父母是带领孩子进入社会的引路人,需要在前方起到引领作用;
在青少年期,孩子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父母又需要适当后移,做孩子疯长的保障。
孩子在不断成长,而很多成年人停止了更新。这是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与孩子的距离,需要时时在沟通、反馈中进行调整,需要见招拆招。
其实很多时候,是孩子带着父母在成长。这一路相伴,实属不易。
我是第一次做父母,你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一起努力来完善这段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