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曼曼”?自己又付出多少呢?孩子又成长了多少呢?
让我想起了身世几乎一致的一个孩子,小英。我接到这个班时小英读三年级,整天头发乱篷篷的,遮在脸上,脸也好像永远没洗干净,上课还经常迟到。我找她谈话,她总是“嗯嗯”地点头,没有别的话。学习成绩没有文中的“曼曼”那么差,语文能考五六十分。
有一天上课已经十几分钟了也没有到校,我打电话给她爸爸也没有接,一直打都没有接。下课后,我怕出什么事,还报告给学校领导,并亲自去她家看看。根据班上同学的描述,我终于找到了她家,在一栋快要倒塌的土房子中间,传出来放电视的声音,我马上敲门,并说明我是小英的老师,里面传来一个男子声音:“老师,下午她会来上学,她不听话,上午就在家了。”我因为凑到门口,所以闻到了股酒精的味道。小英的爸爸肯定喝醉了酒。
下午,小英来到了学校,还是那幅无精打彩的样子,我找到她,跟她聊了起来。一开始还是不怎么应你,但是,慢慢地也会说一点了,她说,她妈妈是个傻子,好的时候会洗衣服,犯病的时候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家里都要她做饭,她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爸爸也是一个残疾人,偶尔会帮别人扫地赚点钱。基本上靠政府的低保来维持这个家。爸爸还很喜欢喝酒,喝了酒就会打他们,甚至不让她上学,上午就是这个原因没来上学的。说着说着,她低了下头,不在言语。
她没有哭,也许是她已没有力气感受这份悲哀,也许是她只是把这份苦痛深藏在内心里,不想博取别人的同情。听她这样说着,我心中一阵酸楚,这个环境下的孩子有什么幸福可言,每天都在与生活搏斗,依然是千疮百孔,殊不知这些本不应该由一个10岁的孩子来思考的问题。
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她,只是每天都会第一个关注她有没有到校?多问问她吃饱饭了没有,看她凌乱的头发,指导她梳理整齐;不会的题目叫她到办公室多教一会儿,顺便说说要争气之类的话,也不知道她能否听懂,抑或是会让她更想到自己的处境而自卑。
要拯救一个“曼曼”谈何容易?我们要有先进的理念,才能有坚定的信念,并且用相信的力量,支撑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而磨炼自己的耐心与智慧,培植自己的爱心与恒心,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