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思考,快与慢》第8天,常乐

《思考,快与慢》第8天,常乐

作者: 常乐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1:56 被阅读16次

    拆页十 来自第十二章《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P112

    可得性启发就是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个问题,你希望估测某一个范畴的大小和某一事件的发生频率,但你却会提到自己想到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问题的替代必然会产生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启发法是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过程导致偏见的,不直接说出(事件发生的)频率,而是列举那些使你轻松想起相关实例的因素,其中的每个因素都会成为偏见的潜在来源。

    P117

    示例—可得性

    “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事件,她现在更愿意坐火车。这真是愚蠢,风险其实并没有真正降低,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他低估了室内污染的风险,因为媒体对此报道极少。这是可得性的影响。他应该看些统计数据。

     P117

    由此可见,事件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体现出系统1的启发作用,然而当系统 2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时,受试者关注的就不再是提取记忆的轻松度,而是回忆起来的若干事例的内容了。各种各样的证据都指向统一结论,即那些跟着系统1走的人更容易受可得性偏见的影响,比那些警惕性更高的人受影响的程度更大。

    在下面这些情况中,人们都在“跟着感觉走”,提取轻松度对他们的影响要大于其回想事例内容带给他们的影响:

    ◆当他们同时忙于另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任务时。

    ◆因他们刚刚想起生命中的一个快乐片段而心情大好时。

     ◆如果他们在抑郡量表中得分很低的话。

    ◆尽管对这项任务所给话题的了解达不到专家级水准,但他们也算是对此领域了解颇多的新手了。

     ◆当他们跟着感觉走却拿了高分时。

    ◆如果他们(或别人令他们感到)很强大时。

    我认为最后一个发现尤其有趣。几位作者引用一句名言来介绍自己的文章:“我没有满世界做民意调查来告诉自己怎样做才对,知道自己的感受就够了。”他们进一步表明,对直觉的依赖只是个人品行特征的一部分。他们只想提醒人们,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I,重述知识」 请用一句话描述什么是可得性。

    可得性:由一个问题轻松地联想到某个(些)事例,根据事例直接推断结果,或者直接由事例推断问题,可能会产生偏面的结论。

    「A1,激活经验」 从拆页中例举的6种跟着感觉走的例子中挑选一个,描述自己的一个例子。

    上周五去健身房,上了一次跳操课,接着跑步机上跑步40分钟,感觉自己也很厉害啊!一直没有运动了,这次表现不是挺好的吗?照这样下去,每天健身房报个到,减肥很快就实现。给自己点赞,立个flag,坚持运动30天,配合控制嘴,一月减6斤!木问题,我可以!(自我感觉良好)

    每天运动,四天后减了三斤,第四天晚上没控制住饮食,次日凌晨体重一次性返回!第五天没有运动......

    事情哪有辣么容易,且行且珍惜,不要过早论断so easy,否则臊得慌......

     拆页十一 来自第十三章《焦虑情绪和风险政策的设计》

    P124

    效用层叠是一连串自持事件,它可能开始于对相对次要的事件的媒体报道,然后会引起公众恐慌和大规模的政府行动。有些情况下,关于某一风险的媒体报道能抓住部分公众的注意力,这部分注意力进而会变成激愤和焦虑。这种情感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宣扬,会推动媒体跟进报道,继而会令人产生更大的焦虑,波及面也更大。通过“可得性倡导者”,这个循环有时候会因为那些“可得性专业户”一一专门负责连续不断地散布扰乱民心消息的个人或组织——的刻意操纵而加速运行。媒体竞相制造吸引人眼球的头条新闻,危险也随之升级。一些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人士试图抑制这种日益增长的恐惧和厌恶情绪,然而收效甚微,非但没有达成初衷,反而激起了不少敌意:所有宣称危险有些夸大其词的人都有“欲盖弥彰”的嫌疑。这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因为每个人对此都很上心,政治体系的回应也会受公众情感强烈程度的影响。此时效用层叠就要重新设定优先考虑的事件。其他风险和关乎公众利益的资源利用方式也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库兰和桑斯坦曾经关注过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直至今日仍备受争议:(纽约州)拉夫运河事件和所谓的艾拉恐慌( Alar scare)。拉夫运河中掩埋的有毒垃圾在1979年的雨季中显露出来,引起了水井污染超标,还散发出恶臭。当地居民当时既气愤又害怕,他们中的洛伊丝•吉布斯( Lois Gibbs)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尤为活跃,一心想要维护自身利益。官方消息触发了效用层叠。在这一事件最受关注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拉夫运河的相关报道,当时一些科学家试图告诉公众他们夸大了危险的程度,但是这一论调不是被人们忽略就是被相反的声音淹没了。当时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档播出了一个名为“杀戮场”的节目,视频中的人们抬着婴儿用的空棺材行经立法机关门前。众多居民由政府出资迁往外地。对有毒垃圾的治理成了当地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出台了《环境保护赔偿责任法》,要求清理有毒地点,设立超级基金,这项立法被视为环境立法史上的重大成就。这些措施花费自然不菲。有人还说同样数额的钱如果用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拉夫运河事件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直至今日人们仍旧各执一词,没有人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证实这一事件对健康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库兰和桑斯坦对拉夫运河事件的报道像是条假新闻,不过环保人士今天仍旧会一再提到“拉夫运河灾难”。

    「A1,激活经验」

    效用重叠是可得性启发与焦虑情绪关联,拆页中列举了公众事件引发的“地震”,请描述一件你还记得的类似事件。如果你没有积累到可以信手拈来的类似事件,那么请回忆一件你家庭中的效用重叠事件。请在便签的结尾,说一说系统1和系统2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

    雾霾问题

    雾霾问题,一度引起公众焦虑,随着媒体的播报和宣传,公众认为雾霾带来的危害很大,(系统1)由此引发政府关注,治理环境污染,(系统2)对抗雾霾的产品乘机问世......

    当媒体传播雾霾的危害,那些引发癌症的事例,人们恐慌(系统一),盲听盲从积极网购各种抗雾霾产品。

    个人对雾霾网搜资料争取全面的了解,以及如何对抗雾霾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政府策略应对,比如环境治理等方法尽量降低雾霾的危害。(系统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第8天,常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lz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