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热播,评论如潮,正反面都有。其中有一种评论刷爆朋友圈,大致内容就是把剧中各官员的关系梳理一下,就得出权力阶层固化的结论。
这个世界太复杂,宝宝看不懂诚然,当今的官场中不乏存在权力私相授受的现象,民间也有很多诸如“三爷当官”(即少爷、姑爷、师爷当官)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因为有这样的现象,就“以偏概全”地认为当今党的干部全凭“关系”上位,甚至把自己“原地不动”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归于没“关系”,那会不会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不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
狐狸与葡萄这时狐狸就想: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
于是那狐狸就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即使摘到也还是不能吃的”。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于是在心理学上就有了“酸葡萄心理”,是指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
从心理疾病治疗的角度,常常用“酸葡萄心理”来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但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味地用这种“阿Q”精神的态度来麻醉自己,又有何益呢?
除了开篇举了《人民的名义》这个例子,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酸葡萄心理”。比如路上看到女人开名车,就很鄙视地暗骂她是“小三”;听到自己暗恋的校花嫁人了,心里就骂到:“好菜都让猪给拱了”;看到同事被提升了,就本能地认为存在暗箱操作、权钱交易……
哈,你可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随便举的栗子,但如果一不小心你全中了,恭喜你,说明你是个正常人!
其实“酸葡萄心理”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大众心理,这是一种本能的心理防御机制。当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事时,一般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立即出现这种心理。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立即”。这种非理性的心理正常来说,只存在于事件发生的当下,而且持续时间不长。一段时间后,情绪自然会逐渐平稳,思想也会趋于理性。
但实际上,有一种情况也经常发生:你明知道不应该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自己臆想的事件,也明白“酸葡萄心理”,也知道这是非理性的想法,但就是克制不住的去为自己的失败开脱。说白了就是,当自己处于非理性的自我开脱时,心里就很爽;当回复理性时,就感到很失落,不敢也不想去面对。经常反复,长时间困扰自己,难以自拔。有木有?若有,恭喜你!你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聊聊了。
实在不愿去的话,就接着往下看,我介绍一种方法,叫“合理情绪疗法”,可自学唷。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帮助你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这个理论又称ABC理论。
ABC理论(由于本文重点只是让童鞋们了解“酸葡萄心理”这种司空见惯的心理现象,所以在这里就不详述“合理情绪疗法”。感兴趣的童鞋可在评论区探讨。)
要知道“酸葡萄心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如果我们不能清醒的认识它,任其发展,甚至形成习惯,那势必会加重嫉妒、见不得别人好的阴暗心理,增强抱怨、天下人负我的消极情绪,扭曲“三观”、自欺欺人。渐渐地就会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个人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容易,但“静心看自己的世界”却是不易做到的。加油吧,童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