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父亲(十)
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委实是一个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与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价值观念等等都有关系、当然还有自身的性格及受教育程度……
我上初一时,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增添了新成员,也就是我的嫂子白淑珍。珍嫂子的家在距离我家稍远的烟庄村,她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好也不算太差,只是珍嫂子是众多姐妹兄长中最小的,人长得也颇有几分姿色,据说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所以她的脾气不大好,生活上也很挑剔。当然在我现在看来,这肯定不能说是她的优点,但是爱挑剔也不能算什么过错,至少不能算她本人的过错,因为她从小就是在那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行成了那样的世界观吧。
犹如中国人总觉得外国月亮圆一样,珍嫂子着实瞧不上我家的生活。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家庭的居住条件出行交通工具。我家当时已经买了两辆自行车,父亲一辆,哥哥一辆,只是哥哥的不是飞鸽牌子的,对此珍嫂子很是介意。
我家仍然居住在那两孔窑洞的老宅子里,只是在哥哥结婚时给院子旁边新建了两间砖瓦房,一砖到顶,新式门窗,父母亲把新房子搭理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觉得儿子儿媳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似乎有点受委屈,所以接下来盘算着给他们重新申请一院宅基,盖大房子。 当时在农村,纯砖瓦的房子很时兴,谁家有这样的纯砖瓦房,谁家的地位就高,经济条件就优裕,自然受到尊重。而且对于盖房子的木料也很讲究,有松木大梁松木小椽的,有松木大梁杂木小椽的,有杂木大梁杂木小椽的……木料不同,工匠的工匠费也价格高低不同。
勤劳的父亲开始忙碌盖房子的准备工作,周末回来去县城购买水泥、沙子、钉子等等一系列繁多复杂的东西。好在我的姑父是木匠,对于盖房子很在行,所以他一一给父亲开购买单子,父亲照着单子周周去忙碌张罗购置,没有跑多少冤枉路,更没花多少冤枉钱。
现在想想,父亲当时的负担确实很重,要养活一家人的生活,要攒钱给儿子盖大房子,还要供我读书,所有家庭重担由他一人承担。我当时不理解父亲,因为他的省吃俭用、不再给我零花钱、不给我买瓜子等零食而深深埋怨过他,甚至母亲也指责过他……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我家开始养殖土猪和鸡仔,父亲每到周末都要准备饲料,总之负担越来越重,父亲越来越忙碌……
这样忙碌的筹备、辛苦的积攒盖房之费用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父亲明显苍老了许多,两鬓出现了白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