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父亲(六)
父亲和母亲虽成家却未立业,并且他们的的立业之路异常曲折,艰难,坎坷。在哥哥尚不足两岁的时候,一家人居无定所,大多时间是在学校生活的。因为母亲不是方圆周围人,刚嫁过来人生地不熟,加之学校只有一间平房,父亲既要办公,一家人又要挤在里面生活,母亲对此很不习惯,很局促,甚至懊恼,因为母比较内向,生活上有诸多不便。所以大多时间母亲和哥哥是在舅舅家生活的,一住长则一两个月,短则二十多天,这也是后来哥哥喜欢去舅舅家的缘故吧。
舅舅家也是大户人家,母亲姊妹七个,母亲在家排行老三,前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后面是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舅舅家经济状况也不好,日子过得紧巴,我想母亲长期在娘家带个拖油瓶住下去,日子大概也不好过吧。即使有外公外婆做挡箭牌,兄弟姐妹们自然不会多么嫌弃母亲,但母亲本人也一定会觉得心不安吧,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持续到那年开春天暖。
农历四月天,父亲母亲回到村里把村头废弃的饲养室重新拾掇打理起来,除好心的村人给捐助点自家不用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物资都是四个舅舅从20余华里之外的家里送来的,就这样一个简陋、破损、仅能遮风避雨的窑洞居所落成了。而这所窑洞在村头,是村上以前的旧饲养室,现在废弃不用了。接下来的安全问题自然就出来了,毕竟娘俩住里面,离村子还有段距离,左右又没个邻居呀,所以父亲来回奔波的日子又开始了,这一奔波就是5年,直至姐姐出生长至两岁的时候。
五年来,父母亲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多数时候靠舅舅家接济,什么高粱面呀、玉米面呀、荞麦面呀、黑豆子……轮流由四个舅舅往我家里送,据说每次舅舅送来的时候,外婆都要偷偷抹眼泪,因为只有母亲日子过的紧吧。我也很能理解时至今日,母亲亦年过七旬,依然和娘家的侄子侄女特别亲,那份亲情显得异常浓郁,就是因为那是在苦难岁月凝聚而成的弥足珍贵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我出生的先一年,也就是1975年,我家终于也打了两孔新窑洞,终于也有个像样的稳定的住所了,也从此日子慢慢好起来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儿,我是家里的老幺,没有吃过多少苦,也不曾有在饲养室居住的经历,一出生就住在宽敞的新窑洞里,每每父母亲说起这个的时候,我颇为得意得为哥哥姐姐显摆显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