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给别人提意见或者劝导别人的情况发生。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的时候,自己的一番好心可能会因为一些表述不当,而伤及了彼此的情感,对方不感激,反而徒增怨恨,让你落下一个“好心没好报”的后果。
莫让苦药伤感情,这里给大家介绍5个比较好用的劝说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小小的启发。
一、学说顺耳话,注意语气,不要贬低对方,适当转移矛头的重心
很多忠告和建议对于被忠告者来说,都与其主观意愿相反。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轻微的抵触心理。因此,在劝说对方之前,最好先用顺听的话冲淡一下忠言的刺激性。对对方的优点加以肯定,再说劝导的话,适当转移矛盾重心,会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例一:小C的丈夫工作平平,没有太强的进取心,收入一般。小C希望丈夫可以更加努力工作,让一家人过上更好地生活。
不容易接受的说法:
小C埋怨丈夫:“你看看你的同学,工作能力这么强,房子车子都换新的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像人家一样啊?”
小C的目的很好,只是希望丈夫可以努力工作,但是她的表达方式戳中了丈夫的自尊心,并将比人与其进行对比,含有一种贬低的色彩在里面。作为被劝告者的丈夫,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十分生气,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在劝告时,如果被劝告者做的不够好,切勿那更优秀的一方与其进行对比。家长通常在教训孩子的时候,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比较可取的说法:
小C对丈夫心平气和的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和孩子都知道你十分不容易。孩子听话懂事,学习用功。你也知道,将来孩子教育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努力工作给她创造出更好地条件。”
首先,“顶梁柱”“十分不容易”小C先对丈夫的给予了肯定,冲淡了忠言的刺激性。聪明的小C把督促丈夫努力工作的原因转化到了孩子的身上,适当地转移了矛头的重心,没有直接性提到其他物质条件。这样做,使得丈夫认识到了努力工作的原因和重要性,为了孩子也要努力进取。
这样,小C劝告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例二:小B的孩子很聪明,但不喜欢学习。小B对此一筹莫展。
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在当今的孩子和家长身上。很多时候,家长的语气和态度将会直接导致这次劝告的效果。
不容易接受的说法:
1、过于激动,措辞严厉型
小B对着孩子说道:“我这么辛辛苦苦工作,不都是为了给你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来有个好的未来吗?你倒好,不给我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和你爸吗??”
小B语气激动,过于严厉,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听劝的环境。过于突出自己的处境和状态,给孩子在心理上增加了负担。“不给我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和你爸吗”让孩子没有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误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反复唠叨,过于委婉型
小B对孩子反复说道:“儿啊,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好的出路呀,你可一定要记清楚呀!”
这里的小B虽然强调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但由于经常把它挂在嘴边,这句话的功效会随着说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慢慢失去督促的真正功效。最后,只能变成孩子的耳边风而已。
比较可取的说法:
小B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小的时候,无论学说话还是学走路都比同龄人掌握地要快,在爸妈眼中,你的学习能力一直特别强。其实只要你稍微下功夫,学习对你来说不会是问题。希望你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没有看走眼。”
小B先强调了孩子的优势,冲谈了忠言的刺激性。这里他没有说孩子聪明,而是使用了“学习能力强”的说法。因为,聪明是先天因素,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我天生优势的自负感。而“学习能力”则是一种后期培养的结果。这种能力与学业很好地相对应。“希望你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没有看走眼”这一句更能激发孩子的荣誉捍卫感,成为很好的动力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二、避免使用消极的字眼,可以采用比较级的形式
一个被劝告的人,通常对消极的字眼非常敏感。在劝导对方时,如果经常出现消极的字眼,会使对方产生一种对话不平等感。使对方认为,自己是消极的处于劣势的一方,而劝告者是积极的处于屈尊下就的一方。这样会大大削弱忠言的功效性。
因此,把消极的字眼可以转化为比较级的形式的积极字眼。这样,对话双方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对方也更容易接受我们提出的建议。
例子:小A有点微胖,在和闺蜜小C一起聚会时穿了一件显胖的横条纹衣服。小C对小A提出了建议。
不容易接受的说法:
小C说:“横条纹衣服不适合你,会显得你更胖。以后还是穿竖条纹的衣服吧。”
这里的小C出于好意,对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她的意见里面充斥着直戳小A劣势的消极字眼,比如“不适合你”“更胖”。小C因为对这些字眼敏感,肯定会不太高兴。在她心中,二者已经产生了一种对话不平等感。
比较可取的说法:
小C说:“条纹的衣服现在特别流行,我觉得你如果穿上竖条纹的衣服,会显得更瘦!”
“条纹的衣服现在特别流行小”,条纹包括横竖条纹,C首先先用模糊的概念肯定了她的衣服。然后,她小心的避开了“胖”“不适合”这两种消极的字眼,“如果”“更瘦”采用了“假设”和“积极比较”的方式,用比较缓和肯定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会显得更加建议更加中肯耐听,使对方觉得二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对话状态。因此,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
三、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方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有的时候,被劝告的人情绪比较激动或者陷于消极情绪无法自拔时,这个时候,一味的劝告不但没有效果对方听不进去,还会使对方产生强烈的抵触厌恶情绪。因此,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不要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对方冷静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说出来。
举个古代例子:赵襄子一度酗酒,他身边的谋士看不下去了,但没有立刻说出来,等到有一次
赵襄子得意的对他说:“你看我厉害吧,喝了五天五夜都不醉!”
谋士随机脱口说道:“您真厉害,纣王当年连喝了七天七夜,您接着喝可以马上就可以超过他了。”赵襄子听了之后接着如初梦醒,不敢在酗酒享乐了。
这里的谋士如果在一开始赵襄子酗酒的时候,就一直劝告他,说“您要是再酗酒,就要像纣王一样亡国了。”这样类似的话,估计赵襄子早就把他给咔嚓了。聪明的谋士随机应变,寻找合适的机会,等到赵襄子又喝得高兴向他炫耀的时候,才用纣王的例子提醒他。然而在用纣王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明说纣王亡国破家的示例,而是先肯定了赵襄子的喝酒能力,通过喝酒能力作为昏庸的暗示,对赵襄子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四、顺着他人的思路说出相反的话
有的时候,遇到比较顽固的人,按照常规对的方式对其进行劝告,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反其道而行,顺着对方的意思,慢慢把对方引入到自己的思路上去,然后再说出相反的结果,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就好比数学里面的“反证法”一样。
例子:小C的好朋友小A,能力比较强,但由于缺乏经验,对自己不够自信。最近接到一个全新的任务,但小A不敢尝试新的挑战。
不容易接受的说法:
小C劝告小A说:“哎呀,这个任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棘手啦,你别对自己不自信好不好”
首先,小C否定了小A对任务的判断,接着又间接指出小A的缺点不自信,双重消极陈述会大大消减劝告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比较可取的说法:
小C可以对小A说:“是啊,这项任务的确不容易,换做其他人会搞不定。但在我眼中,你的能力很强,是这项任务的合适人选。何不对自己更加自信点,顺便通过这次任务积累下经验也好”
你看,聪明的小C先顺着小A的思路说下去,肯定了任务的难度。然后,通过与他人对比(这里可以与他人进行对比,因为被劝告者自身作为较优秀的一方,不会产生对比后的挫败感),肯定了对方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加以鼓励,能够很好的增强对方的自信心。“更加自信点”运用了积极地比较级形式,不会凸显出对方“不够自信”的缺点。最后,“积累经验”,点名了这次任务可以给小带来的好处,更能起到很好的劝说效果。
五、抛出吊耳,使对方主动向你求意见
劝告对方时,先听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学会故意在神态上表现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对方的好奇,让对方主动询问,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把自己化主动为被动,不易受到被劝告者的责怪。
例子:小A对小C倾诉时,小C有了不同的建议
不容易接受的说法:
小C对小A说:“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在电视剧里面听了都让人耳烦的话就不要拿到现实生活中搞笑啦!这样对方会所产生你故作事态,假意惺惺的感觉。
比较可取的说法:
小A说完之后,小C陷入沉默,久久没有回应。小A好奇地问:“你怎能不说话了?”,小C这时可以认真对着小A说:“我在认真思考你刚才说的话”。这样多数情况下,对方会接着询问:“你怎么看?”。这样,小C就可以化主动为被动,自然而然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
适当沉默可以引起对方的好奇,“认真思考你说的话”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会使对方觉得你接下来的回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会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就会主动对你进行询问了。
以上五个劝说技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不同的情景和场合,需要对别人进行劝告。不同的情况的会运用到不同的劝说技巧,在生活中可以多多留意,多加积累。
对于劝告别人,最重要的一点是真诚,在真诚的内核下再武装上适当的小技巧,我们的好意就会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良药不再苦口,但,利于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