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老师原来的计划里,这一主题本来想写钱权名利,但真正到写的时候,他发现权利,他写的已经够多了,而名声这个东西也没有那么复杂。
于是只剩下金钱这个主题,他认为比起金钱这个主题,更重要的是简单与复杂、切割坏和容纳坏。
这些话题,他都非常有感觉,不过写的时候,还是觉得写得不够酣畅淋漓,留了点遗憾。他会在合适的时候,对课程进行迭代,弥补这些遗憾。
目前的内容是1.0版的,还会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最终让它达到他心里的一种极致。
他写的不够酣畅淋漓,是因为有些东西在这里卡着,把“坏”写透,他有一种恐惧在,他能感觉到它,于是在讲解时那个通道没有特别好的打开。
我们一直没有讲到名声,现在简单说一下名声这件事吧。
作为一个有名气的人,武老师的理解是:名气越大,意味着越多人关注你,这些关注中,如果整体上是一种认可,那么就意味着你在由一个共同想象构建的人类共同体中,得到了一种集体承认。
这份集体承认会影响到集体中的人,他们在看到你的时候,会想集体已经给这个人一种认可和地位,和这个人打交道时也要在这个前提下和他打交道。这会是一个很有利的位置。
除了这个现实上的好处,名声对当事人会有巨大影响,如果当事人还严重活在自恋中,那名声就会极大地满足这个人的自恋,这个人会因此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
可是,名声不像金钱那样,它更虚幻,一旦名声消失,就像肥皂泡一样啪一下就消失了,而留恋于名声的人会感觉到无比失落。
没有内聚性自我的人,可能喜欢名气胜过金钱,同时,集体目光的关注,会给这样的名人构成一个巨大压力,他们会想:“这些目光希望我怎么活,我就得活出那个样子。否则他们就会不喜欢我了。”这样一来他们就活得很不自在了。
武老师真心觉得,比起名气来金钱才是好东西,比起空有名气而没有钱的名人,他觉得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土财主”,其实是一件更幸福的事。接下来进入内容的复盘和回顾。
单纯与复杂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在《越简单越复杂》中,讲了我们文化中的“憨儿”现象,特别讲了两位来访者的故事。
她们人都非常简单,却喜欢找复杂狡猾的男人,这显示出了一种矛盾,社会文化美化单纯,可活的太简单的人,却在寻找复杂。
因为活在必然复杂的社会中,人不能简单地活着,简单地活着,骨子里是一种顺从,不敢活的复杂而强大。
在接下来,武老师有些残酷地指出,简单的好人,实际上是借用复杂的“坏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而自己虽然会在利益上容易受损,却保留了道德优越感。
要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首先需要有竞争欲,有强大的自我。如果根本不敢展开自己的竞争欲,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那在社会竞争中容易输,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对竞争欲的压抑来自于哪儿呢?武老师在文中讲到,就是婴幼儿生命一开始的那些吃喝拉撒睡玩中,如果抚养者都在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选择和意志,而顺从抚养者,那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
逼迫和顺从,是中国式关系中的一对核心矛盾,不仅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中也一样,因此就有了接下来的一课,把对方当婴儿来照顾,当神一样崇拜,同时自己有一张愚忠的脸。
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
真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婴儿最初活在孤独的想象世界,最终需要进入到复杂的现实世界,而最初的抚养者和家庭,则构成了一个过渡世界,这就是三重世界。
活在孤独的想象世界,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生命力会无法展开,在孤独中,因为生命力不被看见,反而容易彻底黑化。
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世界虽然复杂,但现实世界的善意和阳光,要远多于孤独的想象世界。
在两条路中,武老师讲了生命成长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一直向前,进入复杂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沉溺在过渡世界,甚至退回到想象世界。
前两天的表达,容易让人以为母亲的怀抱,缠住了孩子的脚步,而这也是“阿克琉斯之踝”的隐喻,但每个基本正常的人都应该感恩母亲。
因为生命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母亲通过与婴儿建立关系,将婴儿从孤独的想象世界,拉入到有关系存在的过渡世界,完成这一点,是相当不易的。
单纯一个人时,人性无好无坏,甚至也无从展现,而一建立关系,人性才开始展现。
人性虽然无比复杂,可也概括为两个维度:力量维度,也就是强弱;道德维度,也就是善恶。
这又回到我们一开始一再表达的观点:在敌意的“它”面前,我不能低头,必须强大,可同时又担心被惩罚;在善意的“你”面前,强弱都可以。
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容易让人感觉想象世界是低级错误的,现实世界更高级正确,这种判断并不对,从现实世界反推想象世界,一样神奇。
金钱的隐喻
害怕有钱,是害怕强大。如果说金钱有什么关键隐喻的话,金钱就隐喻着强大。
这一部分留言很多,说明大家对金钱真是很关注,而对金钱恐惧症的描绘也让很多人深受触动。
在强弱这个维度上,金钱是最直接的量化标准。同时又因为善恶纬度上的善意不够,这会导致人们意识上拼命追求金钱,可同时又会恐惧强大,因为你强大会导致别人对你可怕的嫉羡。
所谓嫉羡,就是我想掠夺你的好东西,因为你拥有好东西这件事,会衬托我特别弱小,我因此羞耻和仇恨。
可是我掠夺你的好东西,也没有用,因为我深深觉得,我也拥有不了它,于是我想毁了这个好东西,同时也把拥有好东西的你一并摧毁。
我们一直讲生能量和死能量,而嫉羡几乎是最深、最根本的死能量。
有严重嫉羡心理的人,会渴望强大,可又不敢强大,于是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大家都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就没问题了。
可这种平均主义事实上根本不会发生,如果真发生了,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被嫉羡的死能量征服了。
就个人而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会带来一个重要的升级——升级自己的生命尺度。
武老师讲了物理尺度和心理尺度上如何升级自己的选择尺度,而其中金钱是最重要的选择尺度。钱少时,你会觉得金钱重要;钱多了,你会发现,时间是更重要的尺度。
从分裂到整合
弱小时,要切割并投射“坏”;强大后,就吸纳并整合“坏”。武老师介绍了精神分析大师克莱因的心位说。
这也是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这个理论是讲婴儿三个月前处于偏执分裂位,三个月后会进入抑郁位。
偏执分裂位上,人会觉得好坏、善恶、黑白、强弱等等维度,是截然对立的,只有两极存在,不存在中间地带,并且一个人不能同时又好又坏。
到了抑郁位上,就有了整合能力,就会发现人是同时拥有两种矛盾的对立面的。所以有了接下来的你可以好,也可以坏;你可以执着,也可以放弃。
这个理论还可以这样简单理解:
在偏执分裂位,我展开攻击性时,担心被敌意的“它”彻底摧毁;在抑郁位上,我担心展开攻击性时,会伤害好客体。
当我既不担心会被摧毁,也不担心会伤害好客体时,一个人的攻击性就被驯服了,就可以转化为生命力,于是就可以相信自己的自发性,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了,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也是最终的整合。
在问答中,武老师特别强调了偏执分裂位不等于低级错误,在整个心理学课程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哲学:
没有哪一种人性,是错误、糟糕、低级、该被消灭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只有在这种理解下,我们才能自由地让生命力流动。
思考
心理学不光研究心理,还探究现实,探究现实与心理的关系和二者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学心理学,就是拥有一种重新审视世界的角度,这个角度超越了众多束缚,就像站在飞机上俯瞰大地。
我们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会更多的聚焦于某一个世界,但真相是我们必须同时在这两个世界里真实地活着。
如果放弃其中一个,就像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不再是完整的个体,没有了完整的人性。
小时候看电视,出来一个人物,会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好像好人干好事,会有好结果;坏人干坏事,会有坏结果。
而成年之后,知道世界是三维的、四维的,甚至是五维的。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再用好坏来形容一个人,就显得太片面了。
直到看到了武老师的这句,没有那一种人性,是错误、糟糕、低级,被该被消灭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
我感觉到了一种大爱,是医生对患者的爱,也是人对这个世界的爱。愿你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