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亲子教育
教育部定新目标:未来,学校体育就做这三件事

教育部定新目标:未来,学校体育就做这三件事

作者: TeachFuture蔚来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1:46 被阅读4次

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预示着学校体育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被“取消”的体育课

平和教育集团总校长万玮在谈论“未来学校”时,曾“预言”:未来学校的核心学科一定会减少,有哪些学科是必不可少的?有句流行的话,“唯跑步与读书不可辜负”,实际上真正的核心学科就只有两门:一个是体育,一个是阅读。

一所学校,把阅读和体育搞好了,这所学校也就搞好了。

体育为什么重要?王登峰司长说:“体育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承载着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这样的一个思想、意识形态,承载着思想道德修养和振奋民族精神这样一个基础性的工程,而且要能够让学生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但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的忽视和轻视,已成顽疾。不只是课程可以被主课老师随意占用,体育老师被边缘化更是司空见惯。

不久前就爆出新闻《这个校长真会玩!应付检查才上体育课,一口气解聘十多位体音美老师》:

新   闻

河北保定曲阳灵山镇中心学校十多名代课教师,在本学期开学初被解雇,且长期以来学校并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对此,校方回应称,学校做法都符合国家政策。

被解雇老师之一的庞婷自2008年起就以月薪600元的工资,在隶属灵山镇中心学校的灵山小学代课,尽管多次提出签合同的要求,但学校从未同意。在校长看来,音体美老师就是“临时工”;而按照曲阳县教育局的答复,学校缺老师时临时雇用的代课教师可以在不需要时取消雇佣。

不但有临时的体育老师,体育课也是临时的。

当媒体记者进入灵山镇中心学校采访时发现,学生们基本不参加音乐、美术和体育课,“连个做操的老师都没有。”家长反映说,体育课仅为应付检查临时上课,“俺家孩子回去说,快检查了才让上课,上了10分钟体育课。”

无论是校长还是当地教育局,对体育的漠视已经根深蒂固,而这样的认知只是个案吗?

体育老师不爱教体育课?

当下的体育教育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也许从教师们的留言可以窥见一二:

体育教育困境:

“最基本的场地设施都没有,何谈终身体育。穷文富武老话说的没错。”

“啥时一个班实行30人的小班化教学课上经常打比赛在时间场地上是行的通的,现在一个班五十多号。一节课四十分钟场地还小的可怜,咋打?不是体育老师太能抱怨,是束缚条件过多。”

“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体育教师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好事没你的,评先晋级往后拿。上体育课先说安全第一,既然是安全第一,就别说其他的事了,撞伤了谁负责,只要是赛,就有可能出事故,悲催的中国教育理念。”

“我们学校一个班一周一节体育课,校长直接说了,是用来给学生调节放松的,你学那些干嘛。”

“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确实是学校体育的最高理想境界。实现这一理想需满足以下条件:

场地场馆硬件设施

一体化统一教材

专业师资配备

学校领导重视

控制大班额人数”

没有匹配的场地设施,校领导不重视,大班制,过度的安全防范,都成为体育老师失去教学热情的原因。

学生不爱上体育课?

当老师没有热情,体育课注定会变成枯燥的技术课、军事课、纪律课、安全课等“理论课”,学生热爱体育,却很难爱上这样的体育课。

从小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龙龙,新学期来到了心仪的中学,但让他感到郁闷的是,身为高中生的他,不仅要去学习小学就学过的前滚翻,而且还要学好几个学时。这让体育运动水平已经很高的龙龙想不通,要求改学别的内容。

但老师告诉他,前滚翻大家都要学,“就算是你能翻出‘花’来,也一样得学,这是教学规定”。无奈之下,龙龙只好按部就班地上体育课,学习热情却再也提不起来。

像龙龙一样,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青少年学生,大有人在。

“教篮球原地胸前传接球要上四五节课,运球、传接球、行进间上篮等技术也有好几堂课,但却不教投篮。”

“小学学前滚翻、中学学前滚翻到了高中还要学,甚至有些大学还让学生学习前滚翻。”

“多数体育课准备活动千篇一律,学生上了10多年体育课却从未打过比赛。”

不好玩的体育课还影响到了学生对体育赛事的热情,学校运动会项目的报名要用摊派形式落实到每个人头,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现场永远“少数人赛,多数人看”。

不被重视的体育课促生不被重视的体育运动;当我们批判“举国体育制”时,也尴尬地发现我们对体育执业者始终存在着偏见:和艺术生一样,体育生也会被贴上“成绩差才报考体育专业”的标签。

用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破局

如何改变体育教育困境,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重新燃起热情?

王登峰司长的回答是:“未来,学校体育就干三件事:

未来的学校体育

第一件事就是‘教’,教会孩子们基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专项运动;

第二件事就是要‘练’,体育作业、课余训练要成体系化;

第三件事就是‘赛’,学校体育一定要有竞赛,要让孩子至少在班里的比赛中能够上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

体育学科课程在大中小学各学段不能得到有效衔接,以至于学生学了12年乃至15年还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今后的体育教育就要从基础、提高、拓展三个方面,重新建立上下贯通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确保青少年在学生阶段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能够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

用一体化体育课程研究对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除了王司长提出的“教”“练”“赛”这三件事,还有更多具体措施。

1.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原院长毛振明,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变“少数人赛,多数人看”的体育竞赛现状为人人争相参与、奋勇争先的局面。

他提出:“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促进和实现全体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必须打破内容陈旧、缺乏竞赛、技能低下、学生感受不到乐趣的不良状态。”

课程改革必须把体育纳入其中,实现体育与文化相结合,国内成功经验和国外先进做法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让上课变得好玩。

重庆市体育教研员牛晓把“玩”作为突破口:重庆市教育科学院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出发,和学校一起把体育课是否好玩作为课程标准,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内驱力,让教师主动思考和改进教学方式。

3.抓住各个关键期。

多年来,体育课程存在大中小各学段不衔接的现象,哪个学段学什么、该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等都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英波和罗冬梅提出“全阶段论”,即抓住人的一生中每个阶段的运动关键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在什么年龄段学什么、练什么,制定严格规定。

体育是我国的青少年最不该放弃的课程,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终身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部定新目标:未来,学校体育就做这三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zo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