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相离相,于念离念

于相离相,于念离念

作者: 三圣阳明文化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09:33 被阅读0次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已解生命真实义。认识生命的真相,获得彻底的自在、自由和解脱,与任何宗教、与任何老师、与任何理论、与任何法门、与任何修行,都没有必然的关系。

没有认识生命真相,没有活出大自在、大自由、大解脱的人,往往都是执着在文字语言上,执着在宗教经典上,或者就是执着在法门的修炼上,前者迷字,后者迷法,这就是人法二执。

一个人即使把整个世界的书都读遍了,甚至都能背诵下来,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同时又把世界所有的法门都学会了,并且努力精进修行——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代表他就能够活出大自在、大自由、大解脱的生命状态。

牛头禅师不是空头的理论家,而是一个真正觉醒与解脱的人,所以他说:“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不用证空,自然明彻。”

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的真相、彻底的自在、自由和解脱,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此,在认识与不认识,在解脱与烦恼之间,并不是十万八千里,而是只有一念的距离,这也就是六祖惠能所说的顿悟。

可以说,讲的理论越多越复杂往往距离真相就越远,至于活出彻底的自在、自由和解脱也就更无可能,因为他们都被自己的妄念捆住了,困住了,而且是越来越紧。

所以,六祖在解释生命的真相,获得彻底的自在、自由和解脱时说:“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平白无奇的一段话,就把我们想要知道和想要达到的生命真相与生命品质全部讲完了,只是由于我们人心的复杂,把自己那颗原本光明的心、自由心、自在的心、解脱的心遮蔽了,只认复杂不识简单。

从波浪的迷失与烦恼到水的觉醒与解脱有多远?无念之时谁是我,有念之时我是谁?无念念有念,有念念无念,唯传无念法,红尘任逍遥。

相关文章

  • 于相离相,于念离念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已解生命真实义。认识生命的真相,获得彻底的自在、自由和解脱,与任何...

  • 六祖坛经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

  • 开佛知见

    开佛知见 诸佛世尊一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开佛知见

  • 以无住心行无住行,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

    作者/木子慧 在探索生命认识“我是谁”这条道路上, 很多人都学了心理学、哲学、儒释道等, 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概念...

  • 稼翁七绝.佛法岂须求

    为求佛法远红尘,此念难除怎得真。 于相之时自离相,心无所住可生心。

  • 倾言

    花有并蒂,星有双子;相偎相依,若即若离。 于尔之意,于尔之思;怨兮怨兮,怨君如此。 我有旧时,君有昔日;相念相忆,...

  • 执于念,着于相,得之人为,失之自然

    道法自然,大道天成, 看破表相,放下执念; ~ 执于念,着于相, 得之人为,失之自然; ~ 人若固执,必有痼疾, ...

  • 毕业曲

    独影吃醉望月, 相念兄弟难寻。 凄悲凉, 日相思, 夜难眠。 泪眼凝噎。 恩记师之教诲, 重温兄弟同醉。 四海相离...

  • 46《坛经·付嘱品第十3》

    【原文】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

  • 慎起念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所有的事物开始难道不都起于一念。 打人者起于嗔念, 赌博者起于财念, 好色者起于色念, 孝顺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相离相,于念离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bj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