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宇读书会第2本书,第二天继续阅读^_^
假设我们想要教孩子认识车这个概念,可能很多大人会这样安排:给孩子看车的绘本或者汽车模型,唱关于车的童谣,扮演司机和乘客的游戏,哪怕是路上观察或者是去参观汽车博物馆,这样安排也不一定是对的。
因为这些只是看上去做得很好,我们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判断孩子接纳知识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必须要思考,关于车,孩子目前知道了哪些?想了解什么?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
在所有的教学开始之前,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如果一开始就去引导,那我们对于孩子的习惯和天赋都加上了框架,我们最好先做一个观察者,听听孩子们的感受、看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觉得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而事实上,孩子天生就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潜力。当我们觉得我们在给他们很好的经验知识,往往会因为他们的不接受而生气。事实上,孩子都是想学习的,他们之所以不听我们的话,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到底想学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真正尊重孩子的权利,随着他的兴趣来调整我们教育的计划。
如果有一些孩子不太习惯互动交流的方式,哪怕是自问自答,我们也要坚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他们早晚会参与进来。
把孩子当成空杯子的,会错过整个聚宝盆。和孩子在一起,永远不要先想着教他们,要确保他内心的大门愿意对我们敞开,愿意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玩。
玩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和孩子同龄的孩子互动,孩子的出生,是为了和我们分离,进入社会的。因此,玩是他们社交的第1步。我们是在培养独立的人,有趣的人。而不是在某些标准下出厂的机器。
上不上早教班,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家长总习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给孩子最好的,这带来的会有一些对孩子超出正常范围的期望,家长心态失衡会给孩子带来不恰当的压力。
如果你觉得不上早教班,会落后他人,那确实没必要了。早教的关键是大人的理念和引导的方法。否则给大人增加的焦虑也只会映射到孩子那里。
早教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和感官方面的能力。如果用功利化的标准去评价早教班,那这样的家长千万不可以去早教班打击自己的玻璃心。把土壤准备好,今后的种子才能健康发芽。把对孩子的期望放到对自己的要求上,差的不是钱,而是我们的思考。
没有白走的路,对自己负责,然后对孩子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