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敦煌守望四十天》作者: 蒋理

《敦煌守望四十天》作者: 蒋理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1-06 00:06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487]

    。。ISBN: 9787101157383

    。。内容简介。。

    作者以敦煌守望者的身份,以40余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包括敦煌讲解员的“修炼”过程,讲述敦煌的历史地理、莫高窟的开窟概况、各个时期的经典洞窟、敦煌守护者们以及莫高精神,一起揭开众多不开放洞窟的神秘面纱,窥见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壁画修复等敦煌绝技,深入浅出地向大众展示出一个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每一个人都能够产生关联的并不高冷的敦煌。宇宙与人生、历史与现实、家国与英雄、信仰与情义、科技与人文、现状与传承、自我与他者、日常与旅行,多重视角交织,带给读者关于敦煌的多维印象。200幅彩图,亦是眼到心到神游敦煌的纸上之旅。

    。。作者简介 。。

    蒋理,资深媒体人,摄影师。生于四川,求学京城,现居苏州。曾供职于《新京报》、新浪网,担任色影无忌网副总编辑。2017年于苏州甪直古镇创立“光影墅”文化空间,热衷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2021年因入选“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有缘在敦煌学习、生活四十天。

    。。短评。。

    #

    作为个人体验记录来说,作者已经做得不错,希望有机会也可以实地到敦煌看看

    #

    蒋理的所写是守望者的敦煌生活如实记录。现在的守望者每一位去的都怀有极大的知识储备量,但是每一位对敦煌的热爱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感谢这本书,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帮我理清了不少洞窟的特色信息。可读

    #

    作者要把守望者的体验、洞窟介绍、敦煌与江南融为一体,看得出其中的逻辑勾联。真是一份令人艳羡的经历啊……

    #

    40天很短,满打满算也就是1个月多点,短到很多认识都无法形成,短到很多想法都无法产生;但40天又很长,特别是对于敦煌这种古代文化建筑奇迹来说,看到的是40天,想到的却是一生。

    #

    该书作者作为文化守望者在莫高窟进行了40天的学习和做讲解员,内容以日记形式记录了40天的生活,也介绍了莫高窟的一些著名洞窟,图文并茂,文笔通畅,富涵情感。全书三条主线:学习,成长,成为合格讲解员;介绍一些著名洞窟,在洞窟中寻找江南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b站中有名为文化守望者的up主,内容为这些文化守望者们对洞窟的详细介绍,值得一看。

    #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敦煌,一块被历史眷顾的地方,它被藏于漫天黄沙之中。

    敦煌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它记载着悠悠岁月,承载着千年风霜。

    敦煌守望四十天,守望的意义何在?

    敦煌是不可复制的人类遗产,其中的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的开凿,一代一代的工匠为之奉献了一生。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尽在其中。

    为什么要守望敦煌?

    因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研究敦煌,弘扬敦煌,是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的事业与信仰。

    而本书正是“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学员蒋理记录自己在敦煌四十天的学习与工作中的所见所感、所学所思,书中以带着诗性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敦煌的一点一滴,鲜活且美好。

    但没有哪一段历史是没有伤痛的,身怀宝藏,总会遇到恶狼。有关敦煌,最令我唏嘘不已的也是那段有关“王道士”的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也是公元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荒芜已久,洞窟坍塌残破,当时管理这个地方的人当中就有一名叫做王圆箓的道士。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早春了沉睡百年的藏经洞,发现了藏于其中落满尘土的纸张。

    “从1900年到1907年,王道士曾多次向地方政府汇报藏经洞事件,并将一些保存状况不错的经卷和绢画送到了他能接触到的清朝各级官员那里……但都没有得到官吏们的重视。”

    但“恶狼”们闻到了香气,从1907年开始,得到消息的外国探险家们纷至沓来,先后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藏经洞文物约4万余件,自此之后,这些文物就此漂流海外,再难寻回。

    可王道士是为了一己私欲吗?并非如此。

    王道是得到的钱全部用于莫高窟维护以及佛像的重修,直至他去世是依旧一贫如洗。这或许才是最让人意难平的地方,思来想去,或许只能把罪名安在清政府的头上吧。

    如果他们重视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又何尝需要王道士自己想办法筹钱?如果他们在王道士汇报时就加以重视,又何至于4万余件文物流失海外?

    王道士也是一个人而已,他想保护莫高窟,他没有分辨文物价值的能力,在清晚期的衰败时局之下,他又有什么扭转乾坤的能力呢?

    如今我们再回首过去,心痛遗憾悔恨之下,更应珍惜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敦煌。

    我们为什么要守望敦煌?

    为了余下的文物不被掠夺走,为了中华的文明不被掠夺走,为了那些雕塑与壁画不再暴露在风吹日晒中,为了千年的历史不被掩盖在尘土中,也为了后世人可以认清敦煌的重要性。

    回望敦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守望敦煌,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敦煌。

    #

    我想让他们看得到千年之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平凡生活着的,并以此为傲;我想让他们感受得到洞窟背后的历史风云,并以此为鉴;我想让他们欣赏到千年之间艺术的流变,并以此为美;我想让他们体会到那种忘我甚至自我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为援;我更希望帮助他们发现敦煌与自身的联系,感觉到敦煌的温度,并以此为起点,心灵脱缰而去,自由驰骋于千里之外,千年之间。——愿有朝一日,得游敦煌,亲临其美,一眼万年。

    引自 第三十九天 | 神秘北区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的生命轮回。与伟大的莫高窟相比,它显得那么短暂而匆忙,如同敦煌的雨。我们没有办法跳出生命的轮回,但却可以跳出它的平庸和乏味;我们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深度和厚度。而这,或许就是所有守望者不远千里来到敦煌的真正原因吧。

    引自 第三十九天 | 神秘北区

    #

    多年之后,孙权的孙子孙皓即皇帝位,想要灭佛毁寺。他曾在宫中后花园掘得佛像,竟然将佛像放入茅厕,以污秽之物浇灌。此事之后,他立刻全身红肿,下身剧痛,遍寻良医,无法痊愈。于是他恭请康僧会入宫,请教缘由。康僧会向他讲述佛法当中的“因果报应”,他拜服受戒,所患疾病随之痊愈。在此之后,孙皓将康僧会所居的建初寺又大加修缮,并且在皇亲国戚当中宣扬佛法,佛教在江南的地位因此得以巩固和发展。东吴天纪四年(280年)四月,孙皓降晋,东吴灭国;同年九月,康僧会于建初寺中遘疾而终。

    ——我来问你,孙皓修寺、宣扬佛法,最后东吴灭国,又是如何“因果报应”的?

    引自 第九天 | 初唐323窟:壁上江南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守望四十天》作者: 蒋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la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