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造就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都和社会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个体行为是个体预期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因此可以说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否合适,比如杀人,在战场这个环境中杀人是个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杀人就是个罪犯。再比如在办公场所或者商务场合,穿着一身运动服会让人感觉是个另类,在田间地头,如果穿着西装革履,也会被认为是另类。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还表现在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做出和当时的情景相关的事情,一个邋里邋遢的人,到了五星级的酒店里,自然会变得干净利索;一个孩子放到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和一个孩子放到学习氛围不好的环境里,半年后在看,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孩子学习习惯会有巨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从改变他身边的环境来入手,他身边的环境改变了,这个人的行为自然也就改变了。
反应人性弱点的两个效应:
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人们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方法能给人最大的好感;而先肯定后否定则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心理学上也把阿伦森效应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如何来运用阿伦森效应呢,简单来讲就是首先要降低人的期望,降低人的心理预期,然后在给人以希望;所以,在评价他人时,要先抑后扬。在指出不足后,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对方就更容易接受,就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比如要评价小李最近的工作表现:一种说法是: 小李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很努力,可以说是不怕脏、不怕累,但结果怎么样呢?各项工作还是被落在后面。所以,像他这样蛮干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话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盆冷水,谁听了都不会舒服。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小李近一个时期以来,各项工作都明显落后。但是他一直很努力,这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想他如果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进步的……;说的都是同一个事情,但是一个是先扬后抑,一个是先抑后扬,很显然第二种说法效果更好。
蔡加尼克效应: 指的是人们对于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要比已经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也解释了生活中为什么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我们平时也是一样,家人对我们这么好,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但是我们却视而不见,陌生人只帮我们做了一件事,我们却感激不尽。把美好的一面留给了外人,苛刻的一面留给了家人。
学习过程的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联想:看到现象,想到本质,学习之根本;
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目的都是为了让某个行为继续延续下去。注意和惩罚区分开,惩罚的目的是让某个行为消失;
模仿:儿童很多态度的获得,都是模仿父母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结果;
社会交换论: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和减少代价,所以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如果收益和代价平衡,则互动就可以维持,如果两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