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岁半的小兔子跟妈妈在树林中散步,看到一截枯萎倒下的老树。小兔子问:“为什么它会倒下来呢?
兔妈妈说:“因为它枯萎了,死了。“
小兔子问:“为什么它会死呢?”
兔妈妈:“因为时间过去了,它就慢慢老了。“
小兔子:“为什么时间过去,它就老了呢?”
兔妈妈:“因为时间过去,它从小树长成了大树,然后慢慢变老,最后就倒下了死了。”
2岁半的小兔子对于死亡的认识很懵懂,他只是知道一棵树倒下是死了,一片叶子掉下来是死了。
(二)
4岁的小兔子喜欢上了养蚕。
春天来了,小兔子小心翼翼的把蚕种放在纸盒里。等黑色的蚕宝宝孵化出来,小兔子拿出他和兔爸爸冒着濛濛细雨摘来的桑叶,仔细地擦干水滴,轻轻地盖在蚕宝宝身上。之后的每一天,小兔子担负起照顾蚕宝宝的重任:每天早上一起床,小兔子自己还没喝牛奶就先跑去给蚕宝宝喂食。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小兔子都要提醒爸爸一起去摘桑叶。回到家里,小兔子就端着他的宝贝盒子去小轩小鱼家里串门:“看看我的蚕虫吧!”幼儿园组织春游,小兔子也带上蚕虫一起去旅游,给老师和全班的小朋友看养得胖乎乎肥嘟嘟的蚕宝宝。一个多月过去了,蚕虫结茧了,然后变成蚕虫妈妈了,生下了很多卵,最后趴在盒子里不动了。
兔妈妈告诉小兔子:“蚕虫妈妈死了。”
小兔子问:“什么是死了?”
“死了就不会动了,看不见听不见了,再也不能吃桑叶了。”
“那它能吃什么呢?”
“它死了,什么都不能吃了。”
这是一件多么伤心的事情啊,小兔子的眼泪噗噗的掉下来了。
这时小兔子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死亡。
兔妈妈把小兔子抱在怀里,一起感受面对死亡的悲伤:“你很伤心,因为蚕虫妈妈死了,你也再也不能喂它吃桑叶了。”同时告诉他:“蚕虫妈妈死了,可是新的蚕虫宝宝会长出来。就像秋天叶子掉下来了,到了春天会有新的叶子长出来。来,我们一起做点事情吧。”
我们来到楼下花园,在小兔子经常玩的那颗玉兰树下,挖了一个小坑,把蚕虫妈妈放进去,盖上泥土,还在泥土上插了一片长长的树叶。兔妈妈说:“我们跟蚕虫妈妈说再见吧,我们会在心里想念它的。”
小兔子轻轻地说:“再见。”
他的心情也在这个小小的告别仪式中逐渐平静了。第二天,小兔子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喂养蚕宝宝的活动。
(三)
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经过一个很大的陵园,兔妈妈解释:“陵园就是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
小兔子说:“就像蚕虫妈妈那样吗?”
“是的。”
小兔子想了一想说:“妈妈,等你老了,你也会死吗?”
“是的,等到妈妈很老很老的时候,老得像太公和太婆那么老的时候,妈妈也会死的。但是妈妈的爱不会消失,妈妈的爱会一直留在你心里。”
小兔子很郑重地说:“那时我已经变成一个爷爷了!我会想念你的!”
亲爱的小兔子,我们的生命,来有来处,去亦有去处。但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并不止于这来去之间的岁月。
在很久很久的以后,你会成为爷爷,爸爸妈妈也会到遥远的天国。当你夜晚仰望星空,想起我们之间温馨美好的爱和互动,你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网络上有很多文章在讨论:怎么回答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的问题。但是,似乎比较少有人讨论“我最终会到哪里去”的问题。毕竟,生命起源的问题,难以启齿是因为它和性联系在一起。而生命终结的问题,难以启齿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死亡联系到永远的分离,不可挽回的丧失,联系到死亡焦虑。死亡在中国文化中更是一个忌讳的话题。我们成年人之间谈论死亡尚且不易,何况和小孩子谈论死亡?但是,死亡又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花开有时,花落有时,来有源头,去有终点。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一个流程。知道生与死,能够给我们巨大的安全感。
那么,该怎么和孩子说死亡呢?
当父母向孩子(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谈论自己的死亡,应当要告诉他们父母决不会离开或抛弃他们,而不是说自己去世的可能性很低。
孩子需要父母绝对的保证,他们离不开父母,就好像船儿离不开锚,他们需要可靠的锚。父母可以和孩子阅读有关死亡的书籍,告诉孩子,妈妈会陪他/她很久,直到很老很老之后,还会一直爱他/她,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
文:伊理雅通育儿专业团队
微信原文标题:《育儿手记之五——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