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很有幸聆听省市级教学能手城乡交流活动。满满的收获和思想启迪。
经典课文《将相和》,在新课标理念的的指引下,课堂不再停留在孩子们去概括“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故事上,两位老师都从阅读策略出发,课堂上引领学生“学方法”,将单元目标贯彻始终,彰显着大单元教学的统筹规划。
课堂上刘老师和卢老师都利用“闪记”阅读,测验阅读速度,回顾课文内容,培养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连词成句阅读的⽅法,要求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注意不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找出三个小故事。
二、我个人就本堂课程更喜欢卢老师的以课本为抓手,利用朗读,品读,读中感悟,带学生品析人物的方法。她在教方法的时候仍旧能够立足文本,让方法更有抓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两位老师对学生写批注、默读圈画、交流指导各具方法,让听课的我们能够和学生一起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临危不惧、不畏强暴的形象。
两节《将相和》都在语文课堂积极开展爱国教育。蔺相如廉颇“和”,因为他们心中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将文化,将爱国情感根植于学生心中,让我感受到文化育人潜移默化在每节课堂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深挖教材,语文课程文化自信教育意义之重大,非常值得学习。
课堂由于时间关系,两位老师对三个小故事和主题的探究在课堂没有呈现,就像点评专家提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差了那么一句,就让我们的课堂有了缺憾!我个人是这样思考的:课题是《将相和》结局“负荆请罪”是“和”,写“和”肯定是因为不合?为什么不合?原因在“完璧归赵”蔺相如立功,“渑池之会”蔺相如“升职”为右上卿,情节安排层层递进,情感态度上逐层递增,从而引发战功赫赫的廉颇嫉妒,因而有了“不合”;再品读蔺相如语言,体会蔺相如顾全大局,再到两人共同拥有的爱国情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了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把“不合”变“和”。这样学生理解主题《将相和》更会水到渠成。激发学生思考:将相和——赵国会攻无不克,繁荣富强畅享!
三、写法渗透,在本课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写法,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人物形象写得具体生动的,学生发现除了运用常规的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外,典型事例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此之外,刘老师在反思中还提到了,为了让教学更有趣些,希望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提前排演的建议,我认为很好,学习不就是为了用吗?能演出来,可定需要理解,而且是透彻的理解,还需要表现力的理解。在在课本剧中,孩⼦们也可享受着塑造⼈物形象的快乐,也感受故事中⼈物品质带给⾃⼰的震撼,蔺相如的深明⼤义,廉颇的知错就改⼀定扎根他们⼼中,更是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专家老师们对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语文本探究之中,他们在课堂注重“授人以渔”,大单元教学理念应用指导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之中,我们用他们给予的新理念不断思索自己的课堂,改变自己的思想,践行于自己的课堂,学以致用,我们才能够“常学常新”做合格老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