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济学和爱情放在一起,难免让人觉得是在玷污爱情!
两者八竿子打不着,哪儿有什么道理可讲?
如果你这么想,那肯定是你没看透经济学是干嘛的。
弗里德曼在《价格理论》里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
有点绕口,但其实仔细一琢磨,经济学和爱情好像还真有点关系,毕竟,两个人的爱情也需要物质基础,喝西北风的爱情,确实不靠谱!
那爱情里面,究竟有什么经济学道理可讲呢?别急,我们来一个个分析。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肯定要涉及到吃、穿、住、行,而这些跟经济学大部分都是有关联的;另外,爱情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过自己认为最幸福的生活,而经济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先来看看爱情中的“最优配置”。
大家在选择投资产品时通常都是用“最优配置”原则,在爱情里,选择对象的原则也一样!
但结果却未必如你所愿?你选择的投资产品,往往因信息不对称以及被产品商业包装迷惑,导致投资结果出现偏差,收益率也不是最优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选择感情对象时也往往会被外表和甜言蜜语所迷惑,结果是,你选择的人,客观上并不是最优秀的,挣钱能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强,既不浪漫,也不幽默,但你却偏偏选择了他。
很多人看透了这个道理,也就释然了。
其次是,爱情中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另外一些东西。
你要明白,选择往左,就要失去往右的机会,你选温柔安静的女孩,就要放弃外向开朗的,选择天真烂漫的,要放弃成熟性感的,这其中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缺失,人生不完美,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爱情里的边际效益。
爱人之间经常会送给对方礼物,那么他(她)每次收到礼物的边际效益(满足感)是在降低的,除非你买的东西的价格是成几何倍增长的。
第四,爱情中的成本与收益原理。
投资过程中,你成本付出越多,就越舍不得离场,就算资金被套牢,你也仍然对收益有一万分的期待。
感情中,越爱对方,付出的越多,就越不容易提出分手。每当你做出行动之前,你都要考虑下,你付出的成本与收益是否成正比,如果亏损,你到底值不值得,到底对不对得起你之前历次付出的总成本。
第五,信息公开与安全感的对应关系。
对于投资者而言,信息越公开,就越放心,越有安全感;爱情中也是如此,双方沟通通畅,坦诚相待,吵架的机会自然就会少很多,双方也更有安全感、幸福感。
第六,监督者的支持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时代,国家通常会对市场进行监管,保障市场正常运行。而一旦某个领域得到监管制度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就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迅猛成长起来。而爱情中,如果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和认可,那这份感情也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强大的保障。
第七,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效率。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居民的生活水平,由社会的生产效率决定的,各个家庭生活水平的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很大的变化。而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将取决于两个人的产出能力,挣钱的工作效率。柴米油盐酱醋茶,房产、车子、存款、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等,都需要良好的财产生产效率来支持,这一点绝难跳过去,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
第八,都要经历过冷与过热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中,进入一个行业会经历一个从狂热追捧,到逐渐冷却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选择退出,再次开始新的征程。而爱情里,也会遇到从热恋到理性看待对方,甚至相互厌烦的阶段,你来我往,关系时冷时热,总之很难保持均衡的状态。这也是感情最关键的时期,分手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婚后也会有七年之痒,瓷婚这一说法。
不可否认,感情和经济学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暗合之处。对于爱情,如果你都能用经济学的道理来看待,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略显枯燥!但你要明白,真正能这么想的人,多数是沉浸在自己的感性世界不能自拔的人!
倘若你能用经济学原理看清爱情,明了双方的需求,知道怎么经营感情,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更加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这才是健康又持久的爱情观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