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时事评论
5年前,李咏为什么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央视?真相都在这里

5年前,李咏为什么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央视?真相都在这里

作者: 飞絮冰楠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4:51 被阅读7次

李咏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只留给了我们一脸灿烂的笑容。

众人还没来得及送上话筒以示告别,上帝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他去天堂制造欢乐了。

图片来自网络

5年前,作为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李咏离开了央视。

李咏为什么要离开央视,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能上春晚全靠央视总导演,自己的妻子哈文,为了避免绯闻,才辞职的。

有人说,因为李咏当年在2007年春晚主持节目时,现场突然忘词,面对周涛的救场,李咏还抢词,导致央视春晚把他辞退了。

有人说,他是为了多点时间陪陪老婆孩子。

其实都不是,李咏在他2009年写的自传《咏远有李》当中说出了离开央视的真正原因。

李咏主持过的几档节目的存亡正好印证了李咏的兴衰之路。

1

《幸运52》

在李咏自传《咏远有李》第36章《凭啥看个电视还得受教育?》中写道:

回忆起《幸运52》的往事,我也挺惆怅。这么好的节目,后来怎么就没了呢?真的是做不下去了吗?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我不知道。
其实——我是混到今天、年过不惑,才敢公然宣布这个“其实”。其实我自己心里也一直有个口号——娱乐娱乐。听起来跟“寓教于乐”差不多,意思可差远了去了。
我是真不情愿在节目里引导人们,宣教什么,那是高僧大和尚的事儿,不是我该干的。我唯一能做的,既让长官省心又让观众爱看,就是让节目看起来尽可能地“益智”一些。

《幸运52》本身原版是来自欧洲传播管理顾问公司(ECM)在英国几十年长盛不衰《GO BINGO》,该节目本身就是以博彩和娱乐为主要目的。

图片来自网络

特“轴”和特“倔”的李咏遵循了节目本身的理念——“娱乐至死”。

他说,

《幸运52》的现场是锅,人气是火,我主持人就是那掌灶添柴的,想的是怎么才能再加一把火。

但是,这种“娱乐至死”的理念却过不了中国传统观念这一关。

中国人认为,钱、幸运、机会、投机这些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不应该出现在大众媒体里,扬名和挣钱的事儿是上不了台面的,会误导大众,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应该枪毙。

于是,在央视长官们激烈的争论中,李咏自己先毙了自己。

于是,《幸运52》播出10年(1998年-2008年),夭折了。

《幸运52》成就了李咏,李咏风格了《幸运52》。

2

《非常6+1》

“当砸蛋遇上扯淡。”打一台中央电视台娱乐节目。答案当然是——《非常6+1》。

李咏在自传里写道:

砸蛋的是我,扯淡的也是我。
图片来自网络

李咏认为,一台节目应该是主持人的外套,量身订做。

节目应该以主持人为标杆和特色,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和灵魂,而不应该反过来。

李咏曾有一句肺腑之言“只要给我合适的土壤,我就娱乐至死。”

于是,李咏在《非常6+1》中依然走个性路线,主持风格依然是“娱乐至死”。

但是,

娱乐、幸运的事儿,搁观众耳朵里是中听、亲切,搁长官耳朵里,保不齐就是找事儿。

《非常6+1》播出2年,也就是2005年,“蒙代尔品牌实验室”开始了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价的评估。李咏位居首位,身价三个多亿,并且捧得了“年度最佳主持人”和“年度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两项政府大奖。

2006年,李咏再捧“25年25星”奖杯时,“蒙代尔品牌排行”再次发布,“身价”涨到了5个亿。

此时,针砭和骂责声也在这一年渲染、放大、夸张了,开始让人看不惯了。

2007年,李咏又在两岸三地“新娱乐华语主持群英会”上,获得了“最具品牌价值主持人”奖。

随后,对于他的个性做派就涌上了风口浪尖。又加上“电视节目不能庸俗化”的政策,李咏腹背受敌,外有网友口诛笔伐,内有同事领导批评嘲讽。

就连一向淡定的小崔同志也出现“不过如此”的表情:“5亿?他值吗?干脆把自己卖了得了。”

事实上,李咏的个性娱乐做派在这时候已经与央视、甚至说是与中国电视理念分道扬镳。

一边是观众的高涨澎湃的激情和喜爱,一边是领导同事的不屑和打压,这时候的他也变得“哪儿哪儿都挺在意和敏感的毛病入了膏肓了”。

有一句经典语录是这么说的“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人一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开始在意外界有关自己的一点点风吹草动。

掌声越多,针砭也就越多。

李咏不是经不起考验,但是,他却在此时的风起云涌中开始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自身价值的考量。

于是也就在2007年,李咏思量之后,决定“收”。在“见好就收”的时候没能做出决定,但求在初见“不好”时就收,不求逢高沽空,但求及时止损。

他向领导提出了辞职,

“玩命这么多年,倒落了一身不是,我招谁惹谁了?”。

但最终在领导一番激流暗涌的“迫击炮”的劝说之下,李咏又在央视大楼里呆了6年。

3

《咏乐汇》

有了《幸运52》和《非常6+1》的经验教训,李咏也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于是决心改头换面,打造一台Chat Show,中文叫做“非严肃性谈话节目”。

口号也随之变得深沉、高端,

“汇聚天下英豪,笑谈人生智慧。人生百味,尽在咏乐汇!”

但,实际上“李咏卖拐,并不好卖。”

李咏在节目里有三种状态:

面对像余秋雨这样的文化学者,我倾听,插不上话;
面对李开复、李彦宏这样的IT界、商界精英,我倾听改聆听,还是插不上话;
有的娱乐明星也深沉,比如赵雅芝老师,任凭我怎么轻佻,人家就矜持地坐在那儿,不接茬儿;
唯独和成龙大哥、容祖儿他们,我能耍到一块儿去,场子能活起来。太尴尬了!我还一向自诩“在嘻哈中思考”,其实人家有思想的都不买我账。

李咏做出了改变,也做出了尝试,可是这根本不是李咏的style,不是他的菜。

这不符合他的个性和特点,李咏就应该站在台上张牙舞爪、爆笑不断,安静地坐下来谈话的应该是朱军、崔永元和白岩松那种沉稳类型。

李咏就是李咏,他模仿不了别人,别人也成不了他。

于是《咏乐汇》自2008年11月开播到2010年9月停播,两年不到的时间也无疾而终。

实际上,李咏在内心深处是舍不得离开的,但又不得不离开。

我跟央视这座大楼子感情很深,它给了我今天的一切。但我却越来越感到生存空间的逼仄,狭小。我这个凭嘴谋生的人,如今嘴却被堵住了。

2013年,李咏正式离开了央视,到中国传媒大学做了客座教授。

如此看来,李咏离开央视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众人揣测的为妻女、被辞退等。

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理念与老东家越来越相悖,没必要再继续违心下去了。

第一个五年,从 1998年《幸运52》开播,到2003年《非常6+1》推出;

第二个五年,2003年《非常6+1》推出,到2008年推出《咏乐汇》;

第三个五年,《咏乐汇》、《向幸福出发》、春晚主持等。

可以说,

第一个五年,李咏的成名之年;

第二个五年,李咏的辉煌之年;

第三个五年,李咏的闭关之年。

李咏用个性化的娱乐做派,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欢乐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个性,什么叫做自我,什么叫做服务人民。

李咏走了,大众的欢乐记忆里却永远有李。

不在遗憾中瞑目,只在不舍中闭关!

咏哥,一路好走!

(公众号:飞絮冰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年前,李咏为什么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央视?真相都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ta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