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北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⑴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⑵凄切:凄凉急促。
⑶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⑷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⑸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⑹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⑺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⑻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⑼暮霭(ǎi):傍晚的云雾。沈沈(chén chén):同“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⑽那(nǎ)堪:哪能承受,怎能经受。那,同“哪”。
⑾今宵:今夜。
⑿经年:年复一年。
⒀良辰好景:一作“良辰美景”。
⒁纵:即使。风情:风采、情怀。亦指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⒂更:一作“待”。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千言万语哽咽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一程又一程,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今后就是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对我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以其深情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描绘,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抒发离别之苦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仕途失意、离别京都的个人哀愁,更深刻揭示了“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普遍的人生哲理,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寒蝉,那秋日里的哀歌者,它们凄切的鸣叫,似乎在低语着世间无尽的离愁别绪。夜幕低垂,暮色如一位沉默的画家,以深邃的蓝为底色,轻轻勾勒出一幅幅离别的画面。骤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落叶混合的清新,却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那是秋独有的味道,也是离别的味道。
都门外,长亭边,一场盛宴为离别而设,却无人真正沉醉其中。美酒佳肴在眼前,但因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情感,早已压过了所有的味觉享受。执手相看,泪眼朦胧,千言万语,终化作无声的凝噎。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两颗不舍别离的心,在无声中诉说着眷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不仅仅是柳永的感慨,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共同的心声。离别,这个人生旅途上不可避免的站点,总是让人心生哀愁,却又无可奈何。而清秋时节,更是将这份离愁别绪推向了极致。凉风习习,或许能吹散夏日的热烈与张扬,却吹不散心中的那份不舍与相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画面,美得令人心碎。以其清丽脱俗的画面感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想象着词人酒醒之后,孤身一人立于杨柳岸边,晨风拂面,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带走了几分醉意。抬头望向天边,一弯残月高挂,清冷而孤寂。通过想象自己酒醒后独自面对的清冷景象,将离愁别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凄美而动人的意境。离愁如潮水般涌来,却又被这份清冷的美所凝固,化作了永恒的记忆。
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一声《雨霖铃》的轻吟,都像是古老琴弦上滑落的泪滴,穿越了时空的缝隙,轻轻扣响了心扉,激起层层涟漪,如同细雨绵绵,淋湿了岁月的尘埃,也润湿了心间那份未曾干涸的相思。这不仅仅是一段旋律的回响,更是心灵深处那份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对逝去情感的温柔抚摸。
《雨霖铃》,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也是一次具体离别的记录更是对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的深刻反思,也许,某一刻,我们也应该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坐下来享受一下与亲人、朋友、爱人相聚的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e43d40e93481958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e3fcb1e6d4c0f1b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bba658afde2f534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