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说到,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一个“小宇宙”。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会感叹,灵魂之间的沟通是多么伟大的奇迹。人类已经沟通了成千上万年,才形成了灿烂的文明。但文明真的有高下之分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真能衡量文明的高度吗?
我们不妨从沟通表达说起。拿最近火爆的“瑞士卷”事件来说,粗暴的沟通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比如直接指责“吃了瑞士卷就是对孩子不好”。然而,细腻而暖心的沟通会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这么晚吃,是因为饿了吗?还是想找人陪陪?”这种理解式的沟通,不但更容易让人接受,还能获取意料之外的信息。
社会中的某些规则确实简单明了,有时甚至显得很有效率。但细想一下,你会发现,我们往往抗拒的是那些让人“感觉不到被认可”的规则执行方式。比如,去参加活动时因家事迟到,却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善意的提醒“下次别再迟到了”。你的感受会如何?
反过来,如果迟到后不仅获得了谅解,还有人主动问候,发现你遇到了真实困难,甚至情绪问题,帮助你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你的感受又会如何?
这种细腻而人性的沟通能让我们产生更深的理解。当沟通信息变得更加丰富,逻辑更完整,维度更高,整个群体也会形成更愿意交流的氛围。这种氛围会让更多人愿意表达,使各行各业灵感迸发。我记得在大学杂志社时,我们曾提倡“把问题说出来”的文化,大家更乐意参与交流,也因此产生了许多高质量的想法。好的学校是这种氛围,好的公司也是。
当人们的灵感不断被激发,逐渐形成成果并记录流传后世时,这样一代代人不断积累前人的成就,最终便形成了我们的文明。一个优良的文明就像一座大厦,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装饰精美。而支撑这座大厦的,正是细腻的沟通、敞开的聆听、彼此思想的包容与珍视。我们这个群体的成长环境中充斥着条条框框和对错的界定,大家都害怕出错,久而久之,交流的精神世界萎缩,文明的新成果也难以产生。深圳这座城市科技和商业的发达,得益于人们在这两个领域的充分表达与认可。上海的文艺小资情调同样体现了思想的融合与沉淀。然而,那些难以成就的短板,往往是一些一开口就被否定的或不被理解的领域。
最后的结论是:一个地方是否能构建出好的氛围,经济和科技是一方面。但能产生这些文明成果的前提,往往是一个能让人高效、细腻而完整表达的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