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丨醉落魄·离京口作

作者: 千允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00:05 被阅读0次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译文: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被屡屡外放,此时在杭州已经任满三年。苏轼在杭州任满三年,要转任密州太守,在离开京口的时候做了这首《醉落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相关文章

  • 苏轼词丨醉落魄·离京口作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说到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纵观数千年文明行进过程,酒与文化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对于它的认知,很早就有...

  • 人生到处知何似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

  • 醉落魄·离京口作并译

    醉落魄·离京口作 作者:宋.苏轼 译析:石宏博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

  • 苏轼词鉴赏(24)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原文: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

  • 醉落魄(离京口作)(轻云微月)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

  • 试题(24)《醉落魄·离京口作》轻云微月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

  • 醉落魄

    苏轼路过洛阳,写过一首词,叫《醉落魄》,也叫作一斛珠。我觉得醉落魄比一斛珠好听一些。写在洛阳的朋友聚会后的感受。那...

  • 醉落魄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①,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②。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

  • 每日一练字:《苏轼诗词~此生飘零何时歇;秋雨晴时泪不晴》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词丨醉落魄·离京口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vjhdtx.html